歷年之冠 金門、廈門聯手放流632萬尾經濟魚苗
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左四)與中國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總工程司林懷遠(左三)在水試所船隻上,聯合放流魚苗。(記者吳正庭攝)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迎接世界海洋日,金門與廈門今天在兩岸海峽中線聯合舉辦放流魚苗活動,總計放流各式經濟魚苗共632萬尾,數量之多是歷年之冠,為海洋漁業資源注入更多生力軍。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率領的水試所金門號試驗船,與中國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總工程司林懷遠率領的廈門船艇,在金、廈海域的兩岸中線「211航標」處會合,共同宣誓「資源永續、與海共存」,並放流632萬尾經濟魚苗。金門縣水試所表示,此次放流的魚苗,金門計有黑鯛3萬尾、鱸魚2萬尾、平鯛3萬尾、午仔4萬尾共12萬尾魚苗;廈門準備了黑鯛10萬尾、黃鰭鯛10萬及大黃魚600萬尾。
水試所表示,放流魚苗均選用經檢驗無藥物殘留、體型達放流標準(5公分以上)之健康個體,確保對海洋生態無破壞之虞。
張瑞心說,到今年為止,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進入第5年,過去4年來累積放流黑鯛、平鯛、真鯛、大黃魚、黃鰭鯛、午仔、象牙鳳螺、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等已超過250萬尾,漁民真的「很有感」。
水試所表示,過去曾將黑鯛魚苗標識放流再捕獲回報,確認放流魚苗會在周遭海域棲息,對於在地漁業經濟有所助益。所方也呼籲兩岸漁民避免於放流處及周邊海域強度漁撈,以提升放流魚苗存活長大機會,更有助增加漁民獲利。
水試所表示,依正常生長的速度,這批放流的魚苗應可在後年看見成效。藉由每年一度的聯合魚苗放流活動,同時喚起民眾對海洋保護與永續利用的意識,共同營造生生不息的海洋環境。
金門水試所表示,放流魚苗均選用體型達放流標準(5公分以上)、經檢驗無藥物殘留個體。(記者吳正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