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膠帶、釘書針傷文物 台文館修復室公開文物回春術
台文館文物修復室首度對媒體開放。(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書籍、文件破損,有的民眾會護貝、用膠帶或釘書針固定,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學修復室今天首度開放媒體參觀,修復師陳煊宇表示,這些都是錯誤的文物保存方式,可用中性紙,或放置在PP、PE材質文件夾中保存。
台文館文學文物修復室的修復師們,以專業技術修復記錄台灣文學歷程的珍本,館長蘇碩斌表示,期盼透過媒體對外揭開修復室神秘的面紗,讓民眾一探台文館幕後的地下空間,也更加清楚館方為保存台灣文學根基所做的努力。
22坪大的修復室,承擔台灣文學歷史文物的保存重責,自2009年設立至今,已陸續完成修復的重要古物包含劉吶鷗、楊逵、楊熾昌、林獻堂等台灣重要文學家的捐贈文物,目前正進行呂赫若文物的修復工作。
陳烜宇指出,修復室面臨的挑戰包羅萬象,書皮斑駁碎裂、內頁泛黃的水漬、蟲蛀缺角、紙張酸化脆裂、前人黏補撕破的膠帶、遭書寫墨水腐蝕的紙張等,都必須經由修復師細心處理,才能一一回春。為了讓後人知道文物原本的狀況,也會留下詳細的修復紀錄。
台文館文物修復室首度開放媒體參觀,揭開文物回春的神祕面紗。(記者劉婉君攝)
台文館文物修復室首度開放媒體參觀,揭開文物回春的神祕面紗。(記者劉婉君攝)
台文館文物修復室首度開放媒體參觀,揭開文物回春的神祕面紗。(記者劉婉君攝)
台文館文物修復室首度開放媒體參觀,揭開文物回春的神祕面紗。(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