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絕「台灣梅氏鯿」 基隆高中生態池復育
「台灣梅氏鯿」在30年前還算常見魚種,但受到人為破壞棲地、外來種入侵等影響,一度瀕臨絕種。(記者林欣漢翻攝)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陳義雄領導的研究團隊,去年成功繁殖瀕臨絕種的台灣原生淡水魚類「台灣梅氏鯿(Metzia formosae)」,今天相關單位在基隆高中生態池進行「台灣梅氏鯿」的復育放流,增闢校園復育基地,推廣台灣原生種淡水魚保育工作。
「台灣梅氏鯿」又稱台灣細鯿或台灣黃鯝魚,30年前在北台灣緩流區與靜水域還算常見魚種,但受到人為破壞棲地、外來種入侵等影響,一度瀕臨絕種,10多年前才由陳義雄在金門水域重新發現,陳義雄並在海大與海科館建置人工繁殖基地,去年復育有成,順利孵化400多尾仔魚。
陳義雄指出,為擴大「台灣梅氏鯿」的棲地及復育能量,選定基隆高中的景觀生態池作為示範復育基地,除了可以提供民眾、學生觀賞,也可作為推廣生態環境保育與情境教育的場域。
基隆高中生物老師蘇友寬說明,該景觀池原本是用來飼養錦鯉,因循環系統故障老舊棄用,遭人棄養吳郭魚、蓋斑鬥魚、巴西龜,且因疏於管理等原因,造成淤泥沉積、水質惡化非常嚴重,天熱時更會散發沼氣惡臭,歷時1個月的水池整治,清除池底淤泥、移植水草等,相信「台灣梅氏鯿」的復育族群能在此成長茁壯。
基隆高中生態池歷時一個月的整治,成為「台灣梅氏鯿」的復育基地。(記者林欣漢翻攝)
「台灣梅氏鯿」在30年前還算常見魚種,但受到人為破壞棲地、外來種入侵等影響,一度瀕臨絕種,去年復育有成,順利孵化四百多尾仔魚。(記者林欣漢翻攝)
「台灣梅氏鯿」在基隆高中復育放流。(記者林欣漢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