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台座談呼籲 劍青轉型成國際參與中心
今天是聯合國「國際消除貧窮日」,青平台基金會與「作伙國際志工及國際參與交流平台」,舉辦國際交流與志工經驗交流座談會,與會者呼籲將台北劍潭中心轉型成台北市國際參與中心,成為推動國際教育的學習場域。 (圖由青平台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今天是聯合國「國際消除貧窮日」,青平台基金會與「作伙國際志工及國際參與交流平台」,舉辦國際交流與志工經驗交流座談會,主題為「與落在最後面的人一起,建立普遍尊重人權和尊嚴的包容世界」,作為國際社會重要一員的台灣,面對有更多跨國議題和在地及國際NGO非政府組織聚集在台北,代表世界已經走進來台灣,台灣必須做好準備擁抱世界,與會者呼籲將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轉型成「台北市國際參與中心TIPC」,成為推動國際教育的學習場域。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賴樹盛指出,在他早期投入國際志工的經驗中,令他震驚的是緬甸難民,熟知台灣的歷史與風土民情,反倒是他對當地緬甸克倫族的處境一無所知。普遍上台灣青年雖然知識水平逐漸提升,但是面對自身和國際社會欠缺同理,「這是一種危機」,但也會是台灣改變的機會,因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所以他決定與一些國際志願服務的工作者共同成立「作伙」國際志工交流平台,除鼓勵青年與國際接軌、了解國際發展,同時也讓這個平台成為第一線工作者互相支持、以及協助教育現場的教師們。
擔任國內外許多重要組織志工培訓講師的資深國際志工楊琇雯表示,國際志工是一種對當地的承諾,不僅要先評估在地需求,確認能自我照顧才能成就他人,並發自內心自發行動提供志工服務。經歷了很漫長的自我探索與服務經驗積累之後,最後才能承擔責任投入志工的培訓,讓更多的人道救援與志工投入獲得雙贏,成為正面的循環。
北市文化國小家長會長陳佩文分享,文化國小創校27年,但自2001年開始,學校與家長會合作募資聘用外師,讓學校1至6年級的孩子每周都有5堂英文課,使接觸外國文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每周一堂的國際文化課,以及每周一撥放晨間英語、國際遊藝會、模擬聯合國會議,都讓學生在活動中與難民議題連結,讓學生自然融入國際議題。
擔任外交部專業外交工作者的劉仕傑強調,在今年金鐘53的頒獎典禮上,獲獎的鄭有傑導演曾說台灣擁有東亞最豐沛的言論自由和民主,是使用華語國家和地區中相當重要的,然而台灣身為自由世界的一員,卻無法參與國際組織,這相當可惜。不過,台灣在非政府組織的能量非常充沛,且台灣非常熱切地想參與國際組織,在未來15年內,將是台灣成為國際參與城市的關鍵時期,台灣有機會成為國際參與的模範國家,地方及中央政府不僅是推動英語教學,要更積極思考如何落實「國際教育」,以培養跨文化識別能力。
青平台社會培力中心劉璐娜指出,國際局勢目前已經變得非常複雜,台灣過去曾接受美國、國際援助,而今已能提供能量回饋、貢獻國際社會。很遺憾,今年選舉並沒有太多候選人,提出台灣國際參與的願景,所以民間必需率先拋出議題,讓台北這個多元人文匯聚、具備多元全球公民的地方,成為教育工作者、NGO工作者的培養皿。
劉璐娜也提到,台灣支持日本福島重建的捐款相當驚人,名列全世界第一,這是台灣人關心鄰國、希望積極參與國際的訊號。進一步的,台灣可以成為醫療互助、急難跨國救助的平台,讓各國交誼頻繁且正常化,台灣需要有政府資源投入作為青年發展的後盾,讓青年更有自信不再對國際社會冷漠,這才是台灣推動實質外交和國際接軌的機會,世界已經走進來台灣,台灣必須做好準備擁抱世界。
與會者呼籲將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打造成「台北國際參與中心TIPC—Taipei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Center」,台北市中小學師生們能一起到TIPC,理解國際發展議題、接受專業人員引導、進行互動式國際教育學習,例如模擬聯合國會議、體驗式人道援助現場、永續發展目標的思辨等等,一個真正推動國際教育的學習場域。當年輕世代不只掌握外語能力,更擁有真正國際視野,具備全球發展的辨考能力,並積極投入行動參與,屆時台灣將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