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曾獲2014年唐獎 中研院士:猜得很準
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左)與本庶佑(Tasuku Honjo,右)發現抑制免疫調節的癌症治療方式,獲得2018諾貝爾生醫獎,兩人也曾在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圖由唐獎提供)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諾貝爾今(1)日公布生理醫學獎,得主是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艾利森(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獲獎原因為發現抑制免疫調節的癌症治療方式。
艾利森和本庶佑在2014年曾共同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中研院院士龔行健當時即擔任介紹人,聽聞兩學者獲諾貝爾生醫獎,龔行健說,當時唐獎選到這兩位,可以說是「猜得很準」。龔行健表示,兩人的研究貢獻相當大,翻轉世人對癌症治療的方法,給予新的希望。
龔行健說,一般的癌症治療針對癌症細胞,把細胞毒死或燒死,但這些治療方式都是針對特定癌症細胞,並希望盡量不影響到正常細胞。艾利森和本庶佑研究的治療方式則是活化人類的免疫系統,並非針對特定癌症,當免疫系統變強的時候,很多癌症都會被殺掉,可以更方便地進行治療。
龔行健解釋,免疫系統的T細胞可用來殺死各種癌細胞,癌細胞跟正常細胞不一樣,免疫系統看到不一樣的就會殺掉。但免疫系統也有所謂的「剎車機制」,避免做得太過火,但剎車機制平常都是關閉的,而癌細胞會像是伸出一隻手拉開免疫細胞的剎車,一被煞住之後,很多癌細胞就不會被免疫系統殺掉。艾利森和本庶佑就是研究利用抗體讓癌細胞不能抓住免疫細胞的剎車,讓免疫細胞恢復活性,殺掉癌細胞。這項機制已在好幾個癌症上發現有效,而且配合化療還能有加成的作用。
龔行健進一步指出,目前這項治療方式在應用上最大的挑戰是要如何辨識對哪些病患有效。他說,此療法用在很多癌症上多少都有助益,但很多剛開始都有效,後來就沒效,因此如何讓治療效果持續,是接下來的重點。目前有兩種辨識方法,一是有很多突變的癌細胞,用這種治療方法就很有效,另外就是看癌細胞有無伸出拉住剎車那隻手。目前已知包括皮膚癌、血癌和肺癌上都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