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檢視社會對水的態度! 高屏溪研討會屏東登場

    2018/09/09 23:19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平原雖然地勢平坦,但降雨分佈極端不平均,有九成的雨水集中於五月至十月豐水季期間降下,讓南臺灣的溪流大都有雨澇旱涸的特性,為了各界知道高屏溪百年來的人文景觀發展歷程,「高屏溪水文化景觀與人文視角」研討會今在屏東縣政府舉行,推動台灣水利工程改善的發起人、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長丁澈士表示,研討會不止討論如何對高屏溪的治理觀念,也檢視社會對水的態度。

    丁澈士指出,南台灣的氣候構成溪流的特性,山區是年輕的地層,地表極易沖刷,河水中夾帶大量泥沙,在河川中下游大量淤積,因此出現沖積平原,這樣的自然環境條件,也深刻影響了屏東平原人文發展空間,包括湧泉聚落與埤圳的開發、提防工事規劃和水利投資形式與大小,在經營模式上都與北部不同。

    研討會從自然環境條件開始,講述了高屏溪流域的水利開發技術及湧泉水資源等利用,同時也提到台灣面臨極端氣候,多颱風、地震、降雨不平均等影響,增加水利開發的難度,同時也增加水利設施投資及維護的成本。

    會中更提及高屏溪流域從日治時期因引入菸產業,到70年代的養豬、90年代設立林園工業區等長期造成水污染,而後續離牧政策,讓高屏溪漸恢復彈塗魚等生態景觀,驗證了用不同的方式對待河川,會為地方呈現不同的人文景觀。

    會中包括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屏東農田水利會長黃信茗、林邊國中教師林俊彬、文化部文資審查委員賴福林、高雄農田水利會長呂文豪等人參與,並有曾坤木、鄭溫乾、郭吉清、沈沐蒼等人進行專題分享。

    丁澈士也指出,希望透過專題討論,開啟高屏溪水利文化資產和人文視角的詮釋,透過水文化資產的田野調查和紀錄,並且與臺灣各地區水文化生活圈的跨域對話,提供未來區域規劃或土地發展模式的材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