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組改會建議評議會排除中研院人員 多位院士反對
中研院3日院士會議中,組織與運作改進委員會提出報告。(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研院組改會召集人伍焜玉今天下午在第33次院士會議中報告改進建議,針評議會功能、院長和院士候選人選舉方式提出建言,其中評議會建議改成非中研院現職人員組成,引起許多院士反對。
院士劉太平表示,不贊成中研院沒有成員在評議會,台灣的院士組成和國外院士不同,而且我們的院士大部分長期在國外,實際上並不適合參酌國外情況,國外也沒有類似案例可以參考,因此這樣改變考慮並不周詳。
院士陳定信指出,組改會建議評議會把院內人員完全排除,可是中研院所有事情都是院內同仁在做,重要的評議會竟然一個人都無法參與,並不恰當。院士周昌弘則說,中研院這麼龐大的機構,院長、副院長代表院內各領域,不但有責任和義務擔任評議員,對1000多名同仁來說也有代表性。
組改會成員之一,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谷銘指出,如果評議會是中研院的顧問單位,那成員完全是院外人員沒問題,但如果評議會要審查中研院的人事、或是決定中研院的組織,那建議學習英國、德國、法國的做法,由三類人選出任,包含院內代表(反映院裡的意見)、院外的學界代表(包括國外學界)、以及學界以外的社會賢達或是意見領袖。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指出,原本組改會由12名院士和5名院內同仁代表組成的比例就已經失衡,難以反應院內同仁聲音,許多研究人員都是「朝夕於斯」,實際在院內做研究,評議會應該要跟這一千多名研究人員有所連結,而且之前蕭新煌所召集的民主自理改革小組,就有提出應該加強院務會議職權,才能落實民主自理。
中研院3日進行院士會議第二天議程,組織與運作改進委員會召集人伍焜玉院士(中),提出報告(記者張嘉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