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幼鯊出沒大潭藻礁 學者籲即刻劃設保護區
學者呼籲政府應將大潭藻礁劃設為保護區,禁止任何開發。(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大潭藻礁擁有豐富生態,甚至是國際瀕危物種!由中研院與國內多所大學共同進行之調查研究今天發表,在大潭藻礁海域附近發現珍貴的紅肉ㄚ髻鮫幼鯊等數種鯊魚及魚類,證明當地食物鏈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學者們也共同呼籲政府應該立即劃設保護區,停止任何開發,以保幼鯊孵育場。
為因應天然氣發電占比將逐漸提高,中油在桃園大潭規劃開發觀塘工業區及工業港,以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但因有危害珍貴大潭藻礁及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等生態疑慮,引發社會關注,歷次環評相關會議中,開發方及公民團體間均激烈交鋒。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昨發表自今年三月起所進行,關於大潭藻礁生態、生物多樣性、水環境及社會經濟方面的研究,報告指出,所以資料都指向大潭藻礁G1與G2是目前桃園沿岸藻礁生態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區塊。之前就已經發現裸胸鯙等大型魚類族群,這次更發現紅肉ㄚ髻鮫的幼鯊,建構出藻礁生態系最高消費者的資料,顯示此處很可能是幼鯊重要孵育場。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溫國彰說,發現紅肉ㄚ髻鮫意義非凡,除了早已被世界及我國都認證為需要保育的物種,也因鯊魚是海洋食物鏈頂級掠食者,具有生態平衡的功能;此外,該處也捕獲包括沙拉真鯊及其他鯊魚的幼鯊,當地很有可能是重要的孵育場。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台灣海峽是很多生物在南北迴游的重要廊道,包括這次發現的紅肉ㄚ髻鮫的洄游,這是一種群體迴游的鯊魚,從漁業歷史中發現牠們在西海岸扮演重要漁業資源的角色,而現在意外發現幼鯊,始料未及,因為過去都認為這裡生態不好,但陳舉例,我們要吃飯,一定是去一個有豐富食物的地方吃,鯊魚也是一樣,可證明這是一個健康且完整的生態系,希望可以保存下來。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惠真進一步說,不只發現紅肉ㄚ髻鮫,早在去年夏天也發現眾多的裸胸鯙,足已勾勒藻礁生態系及食物鏈架構,也證明大潭藻礁是非常的生態系。因此她呼籲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該立即劃設保護區並且停止任何開發行為。
紅肉ㄚ髻鮫幼鯊標本。(記者楊綿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