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山農試所宿舍列歷史建築 蠶改場再研議
在地團體、好蟾蜍工作室發起人林鼎傑再向台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再提報農試所宿舍群、蠶業改良場為文資。(文化局提供)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蟾蜍山社區於2016年指定為文化景觀,在地團體、好蟾蜍工作室發起人林鼎傑今天再向台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再提報農試所宿舍群、蠶業改良場為文資。耐人尋味的是,根據文資會專案小組於去年9月會勘結論,認定因建物不復見原材料、工法,認為蠶改場及部分農試所宿舍無保存價值,但林鼎傑述說,該處為台灣農業發展重鎮,最後文資會決議部分農試所宿舍取得歷史建築身分,剩餘宿舍及蠶改場則等更多事證再研議。
林鼎傑指出,日治初期到1970年,農試所跟蠶改場見證日本時代及戰後的農業發展,包括蓬萊米、洋菇、黑金剛花生、太空包的發源地都在這裡,「台灣洋菇之父」胡開仁也居住於此,引進的洋菇也在戰後打下台灣1年40億元的外匯存底。而蠶改場更是日治時代全台唯一存在的養蠶建築。
根據文資現勘資料,文資會委員認為,因建物多經改建,不復原材料工法,同意部分農試所宿舍列為歷建,但其餘則不具文資價值。但林鼎傑指,有些建築根本是台科大修壞的。
林鼎傑受訪不滿說,台科大在2年前開始對老屋修繕,但修復都沒有經過調查研究及文資審議,導致部分百年建材被拆除,甚至暴露在風雨,因此認為,既使這些老屋受文化景觀保護,但仍需要有文資身分才能確實保護。
文資委員薛琴會中表示,很多時候現勘,手邊沒有資料,所以只能憑藉建築外觀裁量。文資委員米復國說,當時他有主持現勘,認為有必要再去現勘。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解釋,去年現勘至今有許多新資料出土,都會影響到文資認定,也坦言越來越多資料出土,校方文資處理會越來越吃力。
台灣科技大學代表在會中表示,尊重文資委員現勘意見,也就是部分農試所列為歷建,蠶改場及剩餘農試所宿舍不列入。
林鼎傑指出,日治初期到一九七○年,農試所跟蠶改場見證日本時代及戰後的農業發展,包括蓬萊米、洋菇、黑金剛花生、太空包的發源地都在這裡,「台灣洋菇之父」胡開仁也居住於此,引進的洋菇也在戰後打下台灣一年四十億元的外匯存底。(林鼎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