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蝠魟研議列保育類 最快6月預告禁捕
澎湖漁船捕獲的這尾鬼蝠魟翼長約5公尺,估計重約1000斤,夜間在水下燈光照射下更顯神秘。(記者劉禹慶攝)
首次上稿 19:57
更新時間 21:37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澎湖昨晚有漁船捕獲鬼蝠魟,引起網友、志工熱烈關切,最後協助重返大海。鬼蝠魟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華盛頓公約(CITES)則列為貿易管制物種,但我國未列為保育類或發布禁捕令。新成立的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正研議,是否在林務局6月召開的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中,提案將鬼蝠魟列為保育類,漁業署也正在研擬禁捕規範,預計6、7月預告鬼蝠魟的禁捕令。
漁業署2016年5月起規定漁民捕獲鬼蝠魟時,必須向漁業機關通報,告知體長及捕獲點,供科學分析之用,否則可開罰3萬元至15萬元不等罰鍰。昨天在澎湖撈到的鬼蝠魟體型展翼長達5米,相當罕見,最後雖在網友聲援和志工協助下回到大海,但傷重,生死未卜。
對此,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表示,漁業署正在研擬禁捕限制,規範對象為漁船,最快預計6、7月預告,一旦公告後,未來會依「漁業法」發布禁捕行政命令。王正芳說,有些數量稀少的海洋物種也會歸類在禁捕對象,例如鯨鯊,鬼蝠魟未來是否列為永久性禁捕物種,必須視物種數量決定。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指出,民眾或民間團體如果認為鬼蝠魟應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可依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第7點,載明包括族群數量、分布以及棲地現況等相關資料向農委會提案,由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的專家委員進行討論評估,但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民間意見。
夏榮生說,像隆頭鸚哥魚、珊瑚等跟海洋或漁業有關的物種,過去都是由漁業署或學界、民間相關團體覺得有保育需要,才會研究並進一步討論是否列為保育類物種。而今年四月海委會已成立,對於鬼蝠魟的保育工作也有意願,後續看來不來得及在六月要召開的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做討論,如果來不及,有需要也可不定期召開。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指出,將會蒐集檢視鬼蝠魟的資料。她指出,鬼蝠魟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華盛頓公約(CITES)則列為貿易管制物種,視為族群數量下降。因此海委會將重新蒐集檢視相關文件報告,也會請漁業署提供近年捕撈到鬼蝠魟的數據資料,再看是否在6月的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中提出討論。
黃向文說,漁業署以漁業法禁止捕撈的程序可能比較快,列為保育類物種則需要比較多的資料和報告,但雙方未來應可在海洋生物的保育上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