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促進法三讀 冒用有機標章最高罰200萬
有機農業促進法三讀,冒用有機標章最高罰2百萬。(資料照)
首次上稿 16:14
更新時間 16:45
〔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食安事件頻傳,國人越來越注重「吃」的健康,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條文明確規範有機農業產品及有機轉型期農產品必須經過驗證,才能以有機或有機轉型期名義販售、標示、展示或廣告,違者最高可罰60萬元;未經驗證就冒用有機農產品標章者,最高可罰2百萬元。
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本月2日在多名民進黨立委陪同下,拜會立法院長蘇嘉全和立法院朝野黨團,希望有機農業促進法可以在這個會期順利三讀,皆獲得正面回應,法案於今天下午完成三讀。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三讀後發言指出,感謝游錫堃在2011年開始擬定相關草案,終於在今天看到成果,在立法院不分黨派支持下,終於三讀通過,慣行農法改作有機農業要5到10年時間,土地才會完全恢復生機,有法律作為靠山,有機工作者走起來才不會孤單。
「食安、農安、環安,環環相扣。」民進黨立委蔡培慧三讀後發言指出,台灣位處於亞熱帶,因此有很多有機農法都需要努力的突破,有機只佔全台灣0.8%,相較於先進國家,台灣還有很多空間,政府應該要給予協助,例如改善農耕設施、組織農民形成「合作化」和「專區」的生產,讓消費者可以很容易在電商、農夫市集、消費專區,可以買到健康的產品。
三讀條文規範如下:
有機農業是指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林、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
本法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則為縣市政府。
中央主管機關為促進農業永續發展,應設任務編組,並諮詢相關機關、團體意見,以發展有機國家為目標,每四年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方案,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
公有土地可供農業使用者,應優先設置有機農業促進區;農產品經營者承租公有土地作有機農業使用,應給予土地租金優惠。
有機和有機轉型期農產品之容器或包裝,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確標示品名、原料名稱、農產品經營者名稱、地址及電話、原產地、驗證機構名稱、驗證證書字號。
經過本法驗證合格之農產品,使得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而若未經驗證就冒用有機農產品標章者,最高可罰2百萬元。未經驗證就冒稱是有機農產品,最高可罰60萬元。
若有機農產品經營者使用基改產品、化學肥料或農藥等禁用物質,最高可罰60萬元,並得按次處罰。但農產品經營者證明已採取必要防護措施,且經主管機關認定鄰田污染者,不罰。但產品仍應依照規定下架回收,不得以有機名義販售。
有機農業促進法三讀,冒用有機標章最高罰2百萬。圖為台東縣府力推有機農業,洛神是優先推廣作物之一。(資料照)
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8日在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副院長蔡其昌敲下議事槌。(記者廖振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