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座「台灣關地界碑」 文史團體及謝天從捐贈史博館
謝天從(後排左五白衣者)、舊城文化協會成員(藍衣者)將「台灣關地界碑」捐給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記者葛祐豪攝)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相當具歷史意義的「台灣關地界碑」,見證打狗設立海關及清代台灣與英國的貿易交流,原本只有3塊,今年1月又發現2塊,舊城文化協會及民眾謝天從,今天(8日)下午慷慨捐給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今年將公開展示。
之前在哈瑪星發現3座「台灣關地界碑」,第一座一直位於打狗英國領事館內;第二座是1996年海關人員在英領館北側坡發現,由台北海關博物館典藏;第三座則是1998年安海街拓寬巷道時發現,現收存於高雄史博館。
今年1月,舊城文化協會在壽山史溫侯登山古道的碉堡中,發現第四座「台灣關地界碑」,文史界為之振奮,認為已經找齊四方界碑。
豈料,隔天傳出,家住哨船頭的謝天從竟保存第五座「台灣關地界碑」,是30多年前共興堂遷廟時發現,他帶回家當作一般石塊,甚至在上頭放花盆。
舊城文化協會及謝天從都認為,這兩座「台灣關地界碑」應該捐給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讓後代子孫能更了解高雄的歷史。
今天的捐贈儀式上,高雄史博館副館長王御風說,史博館累積有3座「台灣關地界碑」,將成為鎮館之寶,更特別的是,清代時,台灣共有淡水、基隆、安平、台灣(高雄)4處通商口岸,另3處的地界碑至今都未被發現,台灣關卻出土了5座,讓人嘖嘖稱奇。
至於未來是否會有第六、甚至第七座出土?王御風表示不清楚,他推測,可能是當時海關位於山坡地,受地形影響,地界碑才不只立在四方。
高雄市文化局文資中心主任李毓敏說,「台灣關地界碑」見證了打狗開港通商的歷史,今年規劃展示3塊地界碑,讓民眾認識打狗港的建立與發展。
謝天從捐贈的「台灣關地界碑」,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塊。(記者葛祐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