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花蓮地震效應 精神科醫師:要注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花蓮大地震造成多人傷亡。(記者黃耀徵攝)

    花蓮大地震造成多人傷亡。(記者黃耀徵攝)

    2018/02/07 16:33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花蓮地震造成多人傷亡,醫師表示,災後常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提醒災後48小時內為急性期,有相同創傷經歷或精神狀況不佳者,最容易發作,嚴重恐自我傷害,需要一定心理支持,48小時後,進入過度警覺期,可能有些民眾行徑會異常,必須適時關懷,協助緩解心理壓力。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表示,災後48小時內為急性期,可以先找出高危險族群,像是有相同創傷經歷或精神狀況不佳者,容易出現恐懼、混亂行為,甚至是自我傷害,親友最好要能夠提高警覺,察覺異狀時,給一杯水、一句問候,傳達給當事人他並非孤立無援的訊息。

    葉啟斌指出,災後48小時後,進入「過度警覺期」,有些民眾可能會出現一點點風吹草動就驚恐、嚇到,持續感覺有餘震,或是有頭暈、心悸症狀,或是說話大聲又急躁、呼吸急促、走路急快等情況,都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白天作息,夜晚惡夢連連、睡不好,若發現旁人有類似情形,應提醒當事人「事情已過去」、「不要擔心」,緩和情緒、改善睡眠。

    葉啟斌強調,未來救災告一段落後,有些民眾可能則會出現負面思考,像是辛苦一輩子卻在一夕之間毀了,進而有情緒低落、麻木不仁、失真感,開始封閉自我,不說話、不出門,或是浮現倖存的罪惡感,對於家人傷亡歸罪於自己事發當時少做什麼,建議旁人要試著協助當事人說出來,藉由「說」的過程可讓他理解不是自己的錯而釋懷。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任蔡世仁指出,災區民眾可能初期會出現較高強度的持續恐懼與情緒低落、緊張、焦慮等情形,以及不敢回家睡覺、一睡就做惡夢,這時最需要陪伴、給予安全感,或許也可聊天轉移其注意力,類似狀況通常一週後會漸漸緩解,但若不見改善,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屆時可進一步求助於精神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