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音樂雜誌「小白兔通訊」復刊 召募藝文空間

2018/01/12 16:01

〔記者蕭婷方/台北報導〕台灣獨立音樂廠牌小白兔唱片,過去曾製作免費刊物「小白兔通訊」,以同人誌形式作為推廣獨立音樂的媒介,2010年唱片業蕭條,免費刊物成為沉重負擔,當時刊物含淚停刊;小白兔唱片今召開記者會宣布實體雜誌復刊,並因應喜愛音樂受眾變化,以「藝文友善空間」的概念出現,結合喜愛音樂、文化的空間,組成屬於台灣的音樂地圖。

小白兔唱片在2002年開始推廣獨立音樂,當時由於台灣人對獨立音樂資訊少、認識不深,唱片開始製作免費刊物,8年來陸續出刊71本,前後斥資300多萬。後因唱片業蕭條,實體刊物印刷成本高,刊物財源成負擔,小白兔通訊遂停刊。

小白兔唱片創辦人葉宛青分享復刊初衷,起於一次剪髮的靈光乍現;她分享,對唱片業來說,「聽力」才是「文化」的主體,但隨著時代的改變,音樂雜誌乘載的不再只是音樂資訊,而是音樂的觀點,希望能夠有一本實體刊物,在數年後能夠供人回味「台灣特定時代對音樂的想法、關心哪些事情」。

有別於以往推廣獨立音樂的目的,以音樂風格、藝人、廠牌、專輯介紹等資訊性內容為主;重新復刊的小白兔通訊的定位,在於「音樂觀點」,文化、音樂人的專訪篇幅較多,目前已出刊2本。

「可能現代人不再會逛實體書店,但總是有那麼一些時刻,會想要翻閱實體刊物。」葉宛青說,希望全台灣也深愛音樂、文化空間的業者,能夠付費訂閱小白兔通訊,將屬於台灣的音樂觀點分享給更多的人,建立屬於台灣的音樂地圖。目前低調募資未滿30天,已有超過50個空間響應,目標半年內要募滿500個藝文友善空間。

葉宛青說,以往認為音樂雜誌都在唱片行或書店,但現在要做的是,「讀者在哪我們就去哪裡販售並提供閱讀」,並讓店家自己判斷是否適合這本雜誌,店家如果都認同,那就會有可行性。

記者會中,包括《玖樓共生公寓》創辦人柯伯麟、《荻達寓見diida ART BOX》藝術行政龔琟涵、《小白兔通訊》主編吳逸駿、《小麻雀二手衣》代表徐偉恆、《米凱樂啤酒吧》老闆林幼航、知名作家葉雲平、《Street Voice》音樂總監陳弘樹、《飛翔羽翼樂器行》老闆洪一鳴也都出席力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