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埋沒10年 新埔百年「道卡斯族涼井」重見天日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上樟樹林地區的百年道卡斯族涼井,在塵封至少10年後,最近透過農村再生而重見天日。(記者黃美珠攝)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上樟樹林地區的百年道卡斯族涼井,在塵封至少10年後,最近透過農村再生而重見天日。(記者黃美珠攝)

2017/11/01 17:18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上樟樹林地區有一口歷史超過百年的道卡斯族「涼井」,在被土石掩埋10年後,近日透過農村再生計畫重見天日。當地旱坑里里長葉雲全、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吳聲淼都說,這口水井和漢人的水井最大的不同,就在階梯式斜坡道連通井口取水的設計,跟漢人以水桶打水的封閉式圓井很不一樣,已不多見。

不過,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說,他們就記者所拍畫面向文史學者黃卓權請教,黃卓權說,這井是不是道卡斯族的,難以考究。

但文化局從平埔族不太農耕,以獵鹿為主的生活習性研判,平埔族對水源的需求少,多半仰賴雨水並不鑿井。再從現場砌石的工法判斷,比較像是日治時代的作工,將再深入調查和了解。

吳聲淼說,他也有一半的道卡斯族血統。根據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的相關研究,新埔境內早年確實有不少道卡斯族人定居,除了上樟樹林地區,他看過的兩口道卡斯祖輩留下的涼井,一口在旱坑里柿餅加工專區,另一口就在北埔大坪國小後方,這些涼井的歷史至少都有百年以上。

旱坑里長葉雲全說,這口井位在旱坑里2鄰上樟樹林,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當年是道卡斯族所開鑿的,供應1鄰到4鄰80多戶的生活用水。

葉雲全說,旱坑里之所以得名,就是地勢高,居高臨下,缺水可用,所幸在上樟樹林和柿餅專區各有一口道卡斯族開鑿的涼井,才讓當年居民用水不需遠求。其中,上樟樹林這口井是自然湧泉,現在枯水期還有水可用,豐水期水位可以跟現在的路面等高,一旁還有洗衫渠道,讓當地婆婆媽媽洗滌衣服、蔬果。

但上樟樹林在民國65年後啟用簡易自來水,這口井就被閒置,最近10年更因前地主決定把它填平,而為後人所忘,直到3年前新地主買入後應葉雲全懇託,才得以重新打開。

葉雲全說,他們計畫讓這口老井從當年的「供水」功能轉為「親水」,也讓道卡斯族人開鑿水井捨棄漢式、封閉型圓井,必須以水桶打水的模式,改採卵石駁崁和階梯,讓取水者可以拾級而下舀水的智慧重新被看見。

在第一期社區爭取到農村再生經費,自行僱工購料,讓老井樣貌重見天日後,近期將發包做周邊環境的綠美化,11月底可望讓道卡斯涼井正式重新回到生活場域。

相關影音

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吳聲淼說,階梯式的斜面通道讓取水者拾級而下,正是道卡斯族水井的特色,歷史至少有百年,全縣已經不多見。(記者黃美珠攝)

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吳聲淼說,階梯式的斜面通道讓取水者拾級而下,正是道卡斯族水井的特色,歷史至少有百年,全縣已經不多見。(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鎮旱坑里里長葉雲全說,目前正值枯水期,但是道卡斯族涼井依舊水源豐沛,豐水期時,湧泉水面可以跟圖中的路面等高。(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鎮旱坑里里長葉雲全說,目前正值枯水期,但是道卡斯族涼井依舊水源豐沛,豐水期時,湧泉水面可以跟圖中的路面等高。(記者黃美珠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