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掩埋場開挖篩撿資源 活化「延壽」5年半
高雄市環保局推動掩埋場活化工程,預計3年活化42萬立方公尺延長5年半使用年限。(記者陳文嬋翻攝)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雄市的掩埋場將於明年5月飽和,環保局今年斥資6.5億元,推動既有掩埋場活化工程,預計3年活化42萬立方公尺,採分期施作、完工方式,延長5年半使用年限,化解空間不足困境。
高雄有4座焚化廠,每年產生約7萬5千噸的飛灰穩定化物,必須掩埋進行最終處理,而35座掩埋場目前剩下4座開放,但剩餘容積率只有約11.22%,空間飽和,預估明年5月耗盡。
環保局為解決掩埋場空間不足困境,今年斥資6.5億元,啟動掩埋場活化工程,挖除既存掩埋場內早期掩埋的生活垃圾,藉由篩分、風選、磁選及人工撿拾,分類出可燃物、資源回收物及腐植土。
環保局說,其中的資源回收物會交給資源回收商變賣,腐植土可留在掩埋場內,作為掩埋場覆土使用,可燃物則運至焚化爐焚化處理,讓掩埋場土地空間活化再利用,可繼續掩埋處理飛灰固化物,延長5年半掩埋使用需求。
環保局長蔡孟裕說,既有掩埋場的活化,有效增加社會經濟效益,資源回收物如金屬物、非金屬資源物及土石與已分解腐熟的腐植土,回收循環再利用;挖除後的土地還可活化再生,提供最終處置或暫存容積需求,土地也循環再利用。
即有掩埋場將開挖,篩選出資源回收物,腐植土留下覆土,可燃物送焚化爐焚化,讓掩埋場土地空間活化再利用。(記者陳文嬋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