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歌和春光佐茶!台中文學館以文學入菜
以詩歌和春光佐茶!台中文學館文學餐廳以文學入菜,讓人吃到文學味。(記者蘇孟娟攝)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吃出文學味!台中文學館設文學餐廳,結合文學館特色,以在地文學家楊逵、陳千武為題設計餐點,另規劃舉辦作家廚房、作家午茶等活動,讓民眾吃到文學味,感受到文學也可以很日常。
「陳千武文學套餐」主菜梅干蒸肉捲搭配印尼薑黃飯表現陳千武的太平洋戰火經驗。(記者蘇孟娟攝)
台中文學館位於西區樂群街,原為日治時期警察宿舍,市府公告為歷史建築並修復,重新規劃為台中文學館,設有展覽、講座、文學市集等活動,盼呈現及台中文學發展軌跡,目前已是人氣知名景點。
楊逵的野菜鹹派注入楊逵昔日野菜宴精神。(記者蘇孟娟攝)
台中文學館再設文學餐廳委外經營,「櫟舍文學餐廳」今日開張,餐廳總監繁運隆指出,「櫟舍」之名源於日治時期3大詩社之一的「櫟社」,當時詩社裡詩人們除了吟詩作對、熱心參與公共事務外,更是熱衷於各種精緻生活的生活家,帶動了台中文化風潮,「櫟舍」盼讓文學也能豐富民眾的日常。
「日常散文湯」讓湯品也變得很文學。(記者蘇孟娟攝)
繁運隆指出,餐廳將文學入菜,首波先以在地文學家陳千武與楊逵的故事,設計出兩套季節限定的文學套餐。
作家廖玉蕙應邀在文學廚房烹調家常菜。(記者蘇孟娟攝)
其中陳千武曾以台灣志願兵的身分入伍赴南洋參戰,成為他創作的重要命題,特以印尼薑黃飯表現陳千武的太平洋戰火經驗,另以梅干蒸肉捲,表達他在當時的苦悶心境,木舟樣貌的肉捲,形似向外駛出的船,象徵陳千武中年以後創立「笠詩社」,突破戒嚴的封閉環境,將台灣現代詩送往日本及韓國。
台中文學館以文學入菜,盼讓人吃到文學味。(記者蘇孟娟攝)
至於在台中定居50年的楊逵積極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和「台灣農民組合」,繁運隆指出,當時楊逵開闢的「首陽農園」啟蒙了無數人,「野菜宴」即誕生於此,餐廳也配合設計出「楊逵的野菜鹹派」。
此外,還有「日常散文湯」,融合刀工及火候而成的湯品,就像散文醞釀作者的感性與思考而成。
除了餐點很文學外,繁運豐說,「櫟舍」也舉辦作家廚房、作家午茶、文學沙龍、文學跨界等活動。
今日作家廚房首場活動,就邀請台中文學獎「文學貢獻獎」得主廖玉蕙烹煮與她當年出版第一本書之前有深刻記憶連結的「肉香芋泥」,她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原本就是重要的人生大事,「與文學的結合更是一件有趣的事」。
繁運隆說,盼提供給大眾吃一頓飯、聽一個故事更親近文學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