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領綱爭議燒到蔡依林和方文山? 學者有話說
中研院院士、台灣大學文學院特聘研究講座曾永義受訪時表示,文化和語文應該要更寬廣來看,如果自我設限,很快就會萎縮,對一個國家民族不太好。(圖取自世新大學官網)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12年國教普通高中國文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爭議擴大,課審會分組委員提案擬降低文言文比例到30%、選文減為10篇,課審大會將在8月27日開會討論。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鄭毓瑜今天受訪表示,如果沒有文言文了,以後就無法領會知名音樂人方文山寫的歌詞;如果不喜歡白話文,就不會欣賞歌手蔡依林的歌詞,重點不在文白之爭,而是應由語文領域的學者專家,站在語文發展的立場看待此事。
鄭毓瑜表示,領綱研修小組研修2年後所提出的版本,如果被其他領域的學者專家以及網路票選推翻,程序上非常不合理。包括曾永義、王德威等7位中研院院士及學界共同
發起連署,要求教育部應注重程序,先行通過研修小組的版本,亦即文言文比例維持45%到55%、文言文選文20篇。
鄭毓瑜表示,普通高中的國文領域課綱研修小組已研修2年,小組中有專家也有高中老師,都已研修底定,但到了課審會,卻被其他領域的學者推翻,程序上非常不合理,因此學界發聲明,注重的是程序要合理,與文言、白話、中文、台文、意識形態均無關,而是站在語文發展的立場要求重新看待此事。
鄭毓瑜表示,教育部應該邀請語文專家討論國文領綱,不希望找其他領域學者專家或甚至網路票選來決定,連署的學者和老師所注重的是程序,而不是有立場或特定的意識形態,如果套上了意識形態,就會無法說理,而「訂學習標準」比爭吵選那一篇更重要得多,否則任何1篇選文都可以有1千個批評它的理由。
她指出,大家有很多學生已在國中、高中教書,聚會時討論國文領綱爭議,對於課審會分組會突然決議改變,打斷了國文老師們有脈絡化的教學,感到憂心,如果沒有文言文了,以後方文山寫的歌詞就無法領會,如果不喜歡白話文,就不會欣賞蔡依林的歌詞。
中研院院士、台灣大學文學院特聘研究講座、世新大學講座教授曾永義受訪時則表示,文化和語文應該要更寬廣、更高上來看,如果自我設限,很快就會萎縮,對一個國家民族不太好,語文越豐富,修為才越高,現在很多口頭語文都是從經書、古文衍生,如只用白話文,對古典認識太淺薄也不好。
但曾永義也強調,文白只是形式而已,重要的是內涵,所孕育在裡面中的思想理念、文化傳承、倫理道德、社會人心才是重要的,討論文言、白話只是表象,內容還是很重要,如不能激起年輕人的學習興趣,或者如有偏狹的觀念、某種理念教條等,這些都不好。
台大中文系講座教授鄭毓瑜受訪表示,如果沒有文言文了,以後方文山寫的歌詞就無法領會;如果不喜歡白話文,就不會欣賞蔡伊林的歌詞,重點不在文白之爭,而是應由語文領域學者專家,站在語文發展的立場看待此事。(圖取自中研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