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透過植物反思人生!白濟豪的植物美學

    所有凋零的主體在白濟豪眼裡都是美好,透過觸摸、採集讓他覺得與這份土地多了更多情感的連結、彼此流動。(記者陳宇睿攝)

    所有凋零的主體在白濟豪眼裡都是美好,透過觸摸、採集讓他覺得與這份土地多了更多情感的連結、彼此流動。(記者陳宇睿攝)

    2017/08/20 07:30

    〔記者戴佑家/台北報導〕越來越多人把植物當作是生活療癒的一環,而關於植物你的想像又是什麼呢?透過「森 感覺實驗室」創辦人白濟豪的再現與詮釋,植物多了另一種表情,他們在死亡的狀態下反而美好,訴說著關於生命萬物的無常。

    白濟豪說:「愛上植物不是巧合也不是偶遇,而是透過一次次和植物、土地的接觸,進化而成。」他從事植物創作約3、4年時間,以採集植物為本,將植物與各類元素重組、衍生出一系列的藝術作品與行為藝術。白濟豪發現,透過採集與觸摸植物,可以和土地產生更多連結;而藉由觀察植物的生長週期、循環,他也體認到「盛開、枯萎、死亡」,植物的每個狀態都值得期待,死亡就是生命中一個必經的過程、不是終點也無需惋惜,只要好好學會道別。

    一開始白濟豪透過攝影記錄採集來的植物,時間一久,在淺移默化中得到植物告訴他的兩件事──「無常」及「看見死亡的美好」,他開始思考和植物道別、好好說再見的方式。因此他的創作(裝置藝術或與觀眾的肢體互動),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類儀式性」的主題或象徵,例如以植物為本、與觀眾互動的「彼岸 葬花」,或是透過仙人掌花盆、象徵光明燈並抄滿心經的「光明燈計畫」,利用這些主題和對植物的再現,找尋自己對植物的信仰。

    很多人覺得白濟豪的植物作品很抽象,未經翻譯,很可能會看不懂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此時不妨回想這句話:「植物在教導我們這個世界是眾生萬物共存的,而非只有人類,我們的思考方式不能永遠從自己、從人類的角度出發。」這是生死無常之外,白濟豪想透過植物傳遞的另一項反思。

    「彼岸 葬花」透過植物裝飾自己以肢體和觀眾互動,完成另一種作品的表達方式。(王政傑攝)

    「彼岸 葬花」透過植物裝飾自己以肢體和觀眾互動,完成另一種作品的表達方式。(王政傑攝)

    將採集而來的植物隨性或依形狀、紋理分類,透過相機輕鬆成就一張張美麗畫報。(白濟豪提供)

    將採集而來的植物隨性或依形狀、紋理分類,透過相機輕鬆成就一張張美麗畫報。(白濟豪提供)

    隨手拿起一片凋零、葉脈鏤空的落葉,當陽光從鏤空的部分穿過,影子和葉面主體相輝映,另類的美麗就此出現,隨手一拍就出現極富詩意的美麗照片。(記者陳宇睿攝)

    隨手拿起一片凋零、葉脈鏤空的落葉,當陽光從鏤空的部分穿過,影子和葉面主體相輝映,另類的美麗就此出現,隨手一拍就出現極富詩意的美麗照片。(記者陳宇睿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