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公園「燕潭」名字身世 《台南文獻第11輯》揭秘
《台南文獻第11輯》與《日治時期繪葉書》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公園今年開園100週年,《台南文獻第11輯》以台南公園為主題出版專刊,完整呈現台南公園的前世今生,撰寫過程中也發現,戰後台南公園的相關資料比日治時期還少,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在新書發表會上,公開徵求民眾提供戰後的台南公園照片,由市府數位化保存。
《台南文獻》是文化局發行的半年刊,第11輯由退休校長黃文博主編,高凱俊、陳文松與林宜君、卓雯雯等專家學者撰文。
其中,高凱俊從文獻資料深入探討台南公園的變遷,並以斷代形式闡明歷程與結果;陳文松的〈打造府城的門面〉,從「國民教化與運動休閒」的面向搭配舊照,解說台南公園的另類現象與功能;林宜君和卓雯雯合著的〈這個土地,那個年代:台南公園文化資產調查〉,則是摘自《台南公園相關文化資產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第二章的內容,重建台南公園的文資價值,並尋回土地的的故事。書中並收錄〈百年風韻─台南公園老照片展〉與〈台南公園大事記〉。
高凱俊說,為了釐清台南公園的歷史,他翻閱許多文獻,戰後的資料卻很少,只好到市立圖書館及成功大學圖書館,從一張一張報紙中尋找線索,發現有關台南公園的傳說是以訛傳訛,而著名的「燕潭」,在日人興建時其實沒有這個名字,燕潭之名是戰後才有的,為民國45年選出的台南12勝景之一「燕潭秋月」,至於燕潭北邊小丘是清領時期刑場的說法,也有待商榷。
《台南文獻第11輯》以台南公園紀念為專題,作者之一高凱俊表示,「燕潭」名稱是戰後才有的。(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