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竹店傳四代 全靠「固執老爹」挺過危機
王壬煇(左)、王升南(右)父子聯手撐起信二竹行。(記者邱灝唐攝)
〔記者邱灝唐/台南報導〕台南的「信二竹行」今年邁入第110個年頭,好手藝傳到第四代王升南的手上。不過,這項百年產業曾遭受塑膠製品的打擊,一個月賣不到5張竹椅,幸虧第三代老闆王壬煇的「固執」,堅持轉型不轉行,與花店及婚喪業者合作,才挺過危機。王壬煇也從多次轉型中看見台灣人的缺陷,「景氣好就拚排場,景氣差就拜神明」,非常現實!
110年信二竹行 見證風華起落
竹行第一代老闆、王壬煇的爺爺王傳豹出生於官宦世家,家境富有,但他由丫環所生,註定一輩子沒有名分。
王傳豹後來到日本京都學習竹藝3年,1907年返台開設福泰竹行,專做桌椅、菜櫥、竹床等家具,商品十分搶手,王壬煇也打趣地說,當年急著抱孫的家庭,只要聽房內有無傳出竹子的吱呀聲就能「掌握進度」,「大人還沒哀哀叫,竹床就先幫你出聲了!」
第二代王火曜1959年接手後,改名為信二竹行,竹藝榮光更在1970年代達到顛峰。
王壬煇回憶,當年他和爸爸還有兩個老師傅一起做,一天最多可以做30張竹椅,但還是供不應求,特別是成衣加工廠或皮鞋製作廠需求量更是大。他還記得,當年在黃燈泡下挑燈夜戰,暗到連畫線都看不清楚,只要做錯就會被敲頭。
塑膠椅搶市場 月賣5張竹椅
王壬煇於1976年出師,隔年卻遇上塑膠椅以3成價格搶攻市場,最慘的時期,一個月只能賣出5張竹椅。「我非常固執,堅持轉型不轉行。」王壬煇說,他開始與花店和婚喪業者合作,製作花圈架和牌坊的支架,後來更製作花藝展的和式景觀與架構,找到「新藍海」,近來更與文創合作,推出賣麵擔8分之1的縮小版,也將赴北京展出。
竹藝產業經過多次轉型,終於再度站穩腳步,但王壬煇坦承,台灣人就是現實,景氣好的時候拚排場,東西只求又大又多,手法粗糙也沒關係,但是經濟差的時候「一下子就把人送去火化」,再跑去求神問卜,所以,這20年來才會越來越多廟會。
與文創業合作 傳播竹藝之美
另外,市面上充斥著越南製的便宜竹椅,王壬煇說,「越南的技術不如我們,使用的鐵釘坐久了還會刺出表面傷人。」隨後,他搬出30多年的老竹椅,強調「雖然製作工法差不多,但看起來就是不一樣」,組裝是靠經驗。
對於事業的成功,王家仍然不敢放鬆,今年24歲的王升南說,除了顧好品質,網路行銷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因此創立臉書專頁,將這項技藝遠播出去,讓越來越多人欣賞竹藝的美好!
王壬煇說,小時候挑燈夜戰,做錯就會被爸爸敲頭。(記者邱灝唐攝)
王升南回來繼承家業,希望讓更多人看見竹藝的美好。(記者邱灝唐攝)
王壬煇拿出竹椅說,他們不用釘子,而且最右邊的已經30幾年,才能展現這麼漂亮的顏色,最左邊的才1、2年。(記者邱灝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