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群娘子軍 讓烏坵燈塔再現百年光芒
興建於1874年的金門烏坵燈塔,60多年前因軍事需求吹熄燈號。交通部航港局23日中午舉行復燈儀式,晚間燈塔燈光重現。(交通部航港局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金門縣定古蹟烏坵燈塔在熄燈後,經歷了長達一甲子的黑暗,在一群娘子軍的努力下,今天終於重放光明。這群娘子軍包括烏坵文史工作者高丹華、金曲獎歌手羅思容、作家張典婉以及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今天齊聚烏坵一同見證這道劃破黑暗的光明。
文史工作者同時也是烏坵鄉民的高丹華,20年以來不遺餘力推動包括烏坵燈塔復燈與升格國定古蹟的行動,她對家鄉的熱愛感動了音樂人羅思容,寫下〈在於這裡,烏坵〉這首歌。曾在烏坵服役的老兵聽了歌以後表示:「妳把我們的心情都表達出來了」
羅思容表示,這首歌是「高丹華與烏坵的情歌」,因為歌詞多擷取自高丹華多年來發在臉書上對烏坵的情感。詞裡寫到「碼頭是你蓋的,你說冬天洗澡,只能望海淋著冰冷的水。你說女朋友跑了,你卻沒船沒電話,流淚無法挽回」種種描繪在外島當兵的情節,「喔!烏坵是曾經也是永遠,喔!烏坵是青春也是思念」。曾在烏坵服役的老兵對羅思容說:「妳把感情放進去了」,自己的心情都能在這首歌中得到表達。
美中不足的是,由於今天登抵烏坵時延誤,在潮汐影響下,老兵上島時間有限,羅思容沒有在復燈儀式中演唱這首〈在於這裡,烏坵〉。不過仍然唱了首也由她操刀製作的〈塔照烏坵〉,特別的是,考量到前來烏坵服役的士兵來自各地,這首歌中有閩南語,也有國語和客語,旋律甚至取材自原住民。
羅思容表示,「每個生命走過的時候都是當下,都要受到尊重與保存」撮合高丹華與羅思容認識的作家張典婉,以及大力支持高丹華的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復燈是第一步,下一步要為烏坵燈塔爭取到國定古蹟。
高丹華上至曾祖父輩都與烏坵燈塔有緊密的關係,在清朝同治年間高丹華的曾祖父不但參與燈塔的建造,與高丹華的曾外祖父同是烏坵燈塔看守員,高丹華的祖父與外公也是烏坵燈塔看守員,高丹華父親高金振更是烏坵燈塔末代看守員。因此長年來高丹華致力於蒐集烏坵的大小故事,除了細細整理這座島嶼的蛛絲馬跡,也一面推動如燈塔復燈等大事,她表示自己「有鋼鐵般的意志力」,對自己的家鄉「有燃燒不盡的熱情」。復燈當日她在臉書上寫到,「終於等到妳們來,今天,就是今天了。謝謝台灣來的娘子軍。」
建於中國清朝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的百年烏坵燈塔,在民國40年(西元1951年)因軍事考量熄燈後歷經了長達66年的黑暗,在民間人士的努力下,經交通部航港局與國防部的協調,終於復燈。
在這群「娘子軍」的努力下,烏坵燈塔復燈。右起依序為:文史工作者高丹華、歌手羅思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和作家張典婉。(中央社)
相隔66年,烏坵燈塔23日再度亮燈。(交通部航港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