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心臟病不只在冬天好發!夏季也要留意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夏天除了要預防中暑,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發生胸悶胸痛、心跳快、呼吸喘、身體虛弱等情況,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家住桃園市的45歲洪先生,疑似大熱天在戶外工作,引發心肌梗塞,緊急送往壢新醫院,經過支架放置手術等治療,已安然返回工作崗位。
洪先生6月7日在戶外工地施工,疑似因為正中午氣溫酷熱,突然感覺呼吸困難、身體直冒冷汗,原本以為是單純中暑,但是併發劇烈胸痛,經送醫急救進行心電圖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心血管團隊把握90分鐘的黃金時間,將冠狀動脈的阻塞血塊抽除、放入支架、打通血管,洪先生術後復原良好。
壢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冠良指出,心臟病好發於中壯年,別以為只有冬天才是心臟病好發的季節!心臟最適宜的氣溫是攝氏22到25度,氣溫太高或太低,都會讓人體交感神經亢奮,容易造成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進而引發心肌梗塞。
劉冠良提醒,台灣這波梅雨將進入尾聲,緊接著將轉為夏季高溫炎熱天氣,建議民眾應避免在大太陽下做劇烈運動或工作,評估自身狀況量力而為,並且注意補充水分,充分休息。夏天突發心血管疾病不一定有明顯徵兆,一旦出現胸悶、虛弱、呼吸急喘等症狀,就要多加留意,建議立即到醫院做檢查。
他提醒夏天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就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外,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不可不慎。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