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比軌道建設「前瞻」? 王國材:角色不同
交通部政次王國材,日前赴日本考察軌道運輸。(交通部提供)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最近討論前瞻建設,有人談到Google、Tesla等自駕車新技術一直在進步,汽車的技術發展,未來會比軌道更有競爭力及效率,對軌道建設的前瞻性表達質疑;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今表示,高運量的軌道與小汽車在運輸系統扮演不同角色,各國都是兼顧發展。
運輸系統規劃主要依據服務需求決定,王國材舉例說高鐵、傳統鐵路、大眾捷運、輕軌、公車、小汽車都有不同的運能與限制,以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高鐵、台鐵適合城際間串接,大眾捷運系統適用於都市及衛星市鎮內運輸,輕軌則適用於都市周邊或人口密度較低的城市。就運量而言,高鐵、都市捷運每單向每小時在2.5萬人次以上,台鐵每小時在2萬人次,輕軌運能則在1萬人次;而一般小汽車屬自由度高、運輸效率低的運具,這也是政府發展「軌道為主,公路為輔」政策的原因。
自動駕駛技術在公路系統的車輛方面或許是屬於前瞻的技術,但是就其技術的核心像是自動控制、自動駕駛、安全防護、故障偵測排除等,早已廣泛應用在軌道運輸系統上;像是台北捷運文湖線就是國內最早引進的無人駕駛系統。
近年來,歐洲、日本百年以上軌道建設國家,仍然不斷提升軌道技術,推動列車全面無人駕駛、無架空線電車、環保動力列車、列車自動化安全系統,王國材說軌道運輸技術、營運不斷創新,它仍是全世界最前瞻運具之一;像是日本在路線匯集的車站更採取高密度與混合土地使用發展型態,也是國際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重要參考經驗。
交通部也了解自動駕駛車輛技術已成為當前全球智慧運輸領域的顯學,正透過4年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與經濟部、科技部、環保署資源結合,將國內自主產業包含感測設備、控制系統及人工智慧等技術帶入自動駕駛車輛產業,期待台灣產業能在全球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王國材表示,軌道運輸及自駕車技術發展是「技術平行發展,系統整合運作」,其技術發展都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突破,經由系統整合相輔相成,在原本自動化程度高的軌道運輸基礎上,進一步讓未來的交通系統可以更精緻、效率與環保。因此,前瞻軌道建設是國家未來發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