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自行研發檢驗劣油技術 豋國際期刊
食藥署花了1年時間研發出全新的鑑別技術,可檢驗豬油中是否含「植物固醇」,作為是否混摻非法油品依據。(食藥署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3年前爆發劣油食安風暴,如何檢驗出油品摻假或混油變成關鍵,食品藥物管理署耗時1年研究,研發新的鑑別技術,可即時檢測豬油中是否混摻植物成分。
劣油事件源於地下油行業者郭烈成收購使用過之廢油,於地下油廠精煉後,再賣給強冠公司製造成全統香豬油等產品販售,隨後引發一連串油品食安風暴。
食藥署花了1年時間研發出全新的鑑別技術,可檢驗豬油中是否含「植物固醇」,作為是否混摻非法油品依據。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廖家鼎說,植物固醇是植物主要成分之一,動物不會產生植物固醇,只會透過攝食植物而累積微量植物固醇在身體脂肪中,而來自夜市及餐飲業的廢棄回收油,通常因烹煮過植物食材,具高量植物固醇,若混摻到豬油中,會使豬油的植物固醇含量顯著提高。
廖家鼎說,用這原理開發以植物固醇作為鑑別指標的檢驗方法,來評估食用豬油中是否混摻含植物成分的油品,舉例來說,若在食用豬油裡頭檢驗出高含量的植物固醇,那就非常可能混摻了一些含植物成分的廢回收油。
廖家鼎說,以「植物固醇」做為鑑別指標為國際間首次發現,這項研究成果獲國際肯定,已刊登國際期刊《Food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