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公園改造遊具 選擇15處示範點
新北市長朱立倫宣示推動共融式遊具,希望從五月開始,媽媽們與市府攜手創造共融式遊戲場。(城鄉局提供)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多數公園使用俗稱「罐頭遊具」的塑膠遊樂設施,未考慮孩童年齡及需求,對身心成長發展幫助有限,今年初一群媽媽向市長朱立倫陳情,要求打造特色公園,市府啟動共融式場域兒童遊具改造計畫,目標今年選定15處公園為示範點,並擇定4處為優先區域,5月起逐步改善。
兒童月最後一個週末,朱立倫在臉書PO影片,宣示推動共融式遊具,片中與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希望從5月開始,媽媽們與市府攜手創造共融式遊戲場,給孩子更美好的時光。
城鄉局長柳宏典指出,新北市升格以來,開闢及修繕489處公園,其中有152座主題式公園,市府今年3月成立跨局處共融式遊具工作平台,由市府各公園主管機關、區公所、專家學者、NGO公民團體組織組成,共同推動規劃設計及教育訓練。今年將打造15處共融式遊戲場,擇定4處為示範場域,逐年推展全市。
城鄉局都市設計科科長張記恩表示,以往公園或學校遊樂設施普遍缺少「融合」規劃,近年「共融式遊具」概念進入台灣,共融式遊戲場是不限族群、類別,能提供大人及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樂設施,包括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例如自閉症、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視覺或聽覺障礙者等)。
張記恩說,共融式遊戲場可容納無障礙環境,適合不同障別孩子使用,具多元刺激、寬敞、安全、互動性、有趣等特色。共融遊具讓孩童在成長過程接受肢體刺激及大腦發展,啟發創造力與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