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學者瑞芳蝙蝠洞糞便採樣 建立病毒資料庫
瑞芳蝙蝠洞是東南亞最大的摺翅蝠繁殖地。(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實驗室提供)
〔記者林欣漢/新北報導〕新北市瑞芳蝙蝠洞是東南亞最大的摺翅蝠繁殖地,每年端午節過後就是蝙蝠的活動季節,但統計蝙蝠數量10年來從50萬隻減少到20萬隻,銳減逾6成,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今天邀台日學者到蝙蝠洞採集糞便,建立病毒資料庫防疫網絡。
農業局長李玟指出,瑞芳區海濱里海濱隧道旁的蝙蝠洞,是全台數量最多的東亞摺翅蝠的生育棲所,每年4、5月摺翅蝠在此大量聚集,6月生殖育幼,直到9月離開,這段期間,數萬隻蝙蝠傍晚會成群結隊飛出覓食,在空中形成壯觀場面。
瑞芳區公所12年前曾委託台灣蝙蝠學會調查,當時蝙蝠數量達50萬隻,但近年調查僅剩20萬隻,研究蝙蝠逾20載的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曾分析蝙蝠洞蝙蝠的糞便,發現糞便裡含有鉛、汞、錳等多種重金屬污染,破壞蝙蝠的中樞神經及回聲定位系統。
吳忠信表示,蝙蝠與人類同屬哺乳類動物,進化上的親緣關係相當接近,去年台南在1隻東亞家蝠身上發現新型麗莎病毒,是全球首例,由於此病毒有人畜共通風險,一旦突破人獸界限,就可能導致伊波拉流行等大瘟疫。
今天下午,吳忠信、日本名古屋大學農業生物科技學院教授本道榮一、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王孟亮等專研蝙蝠的學者,一同到瑞芳蝙蝠洞採集蝙蝠糞便,吳忠信說,除了重金屬,也要從糞便中分析有多少病毒包含其中,確認病毒種類與潛在風險,對人體有無危害、隱憂。
動保處長陳淵泉指出,以前都是採取較被動的檢疫,透過預警性追蹤,擴大對蝙蝠的監控與研究,建立防疫網絡,預計費時1週進行核酸分析檢測,5月就會有初步結果。
吳忠信等學者到瑞芳蝙蝠洞採樣,要從糞便中分析除了重金屬外,還有多少病毒包含其中。(記者林欣漢攝)
吳忠信團隊發現蝙蝠體內殘留大量農藥及重金屬,研判是導致數量銳減的原因之一。(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實驗室提供)
吳忠信與日本名古屋大學農業生物科技學院教授本道榮一等學者到瑞芳蝙蝠洞採樣。(記者林欣漢攝)
瑞芳蝙蝠洞。(記者林欣漢攝)
瑞芳蝙蝠洞。(記者林欣漢攝)
採樣試管。(記者林欣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