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同意H5N6疫情已緩 但野鳥留鳥仍有病毒
農委會今天下午召開專家會議,學者多同意H5N6的疫情已緩和,但也都認為H5N6病毒仍存在台灣的候鳥留鳥中。(翻攝自網路)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農委會今天下午召開專家會議,針對是否延長禁宰禁運進行討論,因截至今天為止已有4天未出現H5N6確診案例,學者多認為H5N6的疫情已緩和,但也都認為H5N6病毒仍存在台灣的候鳥留鳥中,對於後續的監測和未登記納管的小型禽場應有進一步的防疫措施。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指出,對於候鳥野鳥的採樣監測,應該加入實驗室的人員,才能提高監測靈敏度。不然都是禽場傳出疫情了,也才在野鳥身上監測到。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以現有的資源,目前的防疫政策沒有話講。但大家要清楚的是,H5N6病毒在留鳥中一定有,只是多少而已。
何美鄉指出,而目前國內飼養數量5百隻以下的禽場不用登記,也沒有資料,因此也無法得知病毒在這些禽場之間的情形,農委會應設法鼓勵、教育這些飼主,一定要把這些禽場納入管理。
何美鄉更表示,農委會也應該推動就地屠宰,看怎麼劃分區域,把病毒定在一個地方,不會到處散布,看是要用密閉車運禽或就地屠宰。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則認為,不同型的禽流感病毒如果同時存在,很可能發生病毒重組,例如有些地方縣市存在H5N6、H5N2病毒,這又分別感染不同禽類,這些地區就是高風險區。
金傳春指出,低風險區解禁沒問題,但高風險區是否解禁,應該審慎評估。但她認為,目前防檢局僅有公布花蓮玉里雛鴨的H5N6基因序列,其他案例並未公布,因此目前要以科學數據做判斷有困難。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指出,禁宰禁運是以H5N6為目標,解禁的話會有配套措施,包括所有的鴨上市要採檢,也會隨著疫情的變化,動態調整防疫政策。像是如果在任一縣市發現H5N6案例,立即禁止家禽移動等。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指出,針對飼主主動通報的補償措施會持續到5月底前,在這段時間前主動通報對飼主都是賺錢的,他認為應該還會再有疫情通報出來。至於鴨隻因為臨床症狀看不出來,將維持百分之百檢測後才能送屠宰場,也會考慮是否要全台鴨場檢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