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假期效應症候群 兒虐、嬰兒窒息暴增
林姓男嬰硬腦膜下出血,腦內有新舊出血傷痕,擠壓腦部變形,急救多日仍在去年平安夜前死亡。(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年關將近,中國醫大兒童醫院發現近1個月來院內已收治9名疑似受虐和趴睡窒息嬰幼兒,但傷重不治已釀2死悲劇,兒童神經科醫師張鈺孜指出,這段日子因照顧不當或疏忽就醫兒童是平常的3倍,要小心假期效應症候群,目前台灣每10分鐘就有1名兒童少年被通報受虐和疏忽照顧。
4個月大的林姓男嬰在12月中旬硬腦膜下出血昏迷送醫,林鈺孜指出小男嬰腦傷有新舊出血傷痕,這次出血擠壓腦部,緊急開刀後仍在平安夜前夕死亡,家人說數月前男嬰父親生氣有拿東西敲他頭,這次不知為何昏迷。
張鈺孜說,這類受虐兒幾乎無明顯外傷,大多數是嬰幼兒強烈哭泣,引起照顧者的挫折或怒氣,以握住手腳或肩膀的方式劇烈搖晃或甚至投擲到床上,造成腦部像豆腐動盪,引起腦內出血,目前仍有4名傷童還在加護病房救治。
這類虐待性腦傷會造成嗜睡、劇烈嘔吐、抽搐、煩躁不安、沒有反應、甚至失去意識,可能導致死亡或嚴重的永久性神經系統後遺症,包括腦性麻痺、心智發育遲緩、眼盲、癲癇與學習障礙等。
另3名趴睡窒息嬰兒有2人蓋被掩鼻,一名1個月大女嬰與父母共睡被棉被蓋住口鼻造成窒息,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送醫仍不治。張鈺孜指出,趴睡窒息常出現在2到4個月齡嬰兒,提醒1歲前嬰兒不要趴睡,並避免與父母共睡。
張鈺孜和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謝欣洋也提醒年節時家長可能趕工、忙過節,照顧小孩面臨更多壓力,變得焦慮緊張,出現「假期效應症候群」兒童受虐和意外會變多要小心,提醒家長多些耐心,必要時要求援,安撫小孩時一手護頸,一手托住支撐身體或臀部,如果小孩哭鬧數小時不停,可能病痛引起要就醫。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若懷疑孩童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性騷擾,請撥打113專線,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將可盡快救援在生命危機中的兒童。☆
醫師謝欣洋提醒,劇烈搖晃或把嬰兒丟到床上,容易造成腦出血,都是常見的兒虐行為。(記者蔡淑媛攝)
用力搖晃嬰兒或丟到軟墊上,腦部就像豆腐被搖晃,容易造成腦出血,都是常見的兒虐行為。(記者蔡淑媛翻攝)
醫師張鈺孜提醒,嬰兒蓋被小心不要掩住口鼻,容易窒息。(記者蔡淑媛攝)
醫師張鈺孜提醒,正確嬰兒睡姿要放睡,蓋被到腋下,雙手放外面可夾住被子。(記者蔡淑媛攝)
醫師張鈺孜提醒,正確抱嬰兒時應一手托住頸部,一手支撐身體或臀部。(記者蔡淑媛攝)
醫師張鈺孜提醒,正確抱嬰兒時應一手托住頸部,一手支撐身體或臀部,靠肩時嬰兒頭部要側靠,避免掩住口鼻。(記者蔡淑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