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漲惹民怨 「便宜」的背後犧牲了...
物價上漲雖惹來許多民怨,但「生活便利」的背後其實是服務業勞工們犧牲自己而撐起來的。示意圖,與新聞無關(資料照,記者陳燦坤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日因一例一休的政策,讓許多行業的人事成本大增,造成物價上漲引起許多民眾的抱怨,然而,過去便宜、便利的生活真的合理嗎?有網友認為,由於在台灣生活很方便,大家都習慣外食、一年四季隨時可以買東西,然而,這些「方便」的背後,卻是許許多多勞工犧牲了家庭生活、社交、健康換來的。
網友柏原祥po文指出:「台灣很自豪,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便利商店,在都市地區,走路不到5分鐘,就能抵達便利商店買東西,店員不但會結帳,還要會上架、訂貨、收快遞、煮茶葉蛋、泡咖啡、手搖茶、做冰淇淋......,更厲害的,還能24小時營業輪班,我們常說小七、全家店員簡直是超人,月薪領10萬不為過,那為什麼只能領基本時薪?是因為便利超商店員做得不夠多?還是市場過度競爭之下賺取微利,業者只好從人事支出東扣西減呢?」
此外,他也提到,有一年在國外過聖誕節,街上幾乎沒有商家營業,反觀台灣過春節時,「餐廳員工犧牲除夕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為客人準備圍爐餐宴,電影院加開午夜場,甚至大賣場也延後營業時間,還有連鎖書店24小時營業,百貨公司更不用說了,大年初一就要員工收假,來應對突然湧進的購物人潮」。
他分析,在這樣高度分化的社會裡,人們習慣外食、不下廚,東西壞了也不會修,直接買新的比較快,並且認為:「我們放棄生活的基本能力,靠著分工精細的服務業,撐起我們生活所需,但是卻忘了,這是許許多多勞工犧牲了家庭生活、社交、健康換來的。
因為我們失去生活基本能力,又不想付出應該的代價,習慣壓榨彼此的勞力,貶低勞力的成本,一旦回歸正常的起價標準,難免遷怒,認為社會發展倒退,將造成工商百業蕭條,但卻忘了,問題主要在於背後貶低、糟蹋自己人的論價結構。」文末他呼籲:「有時候,不便才是正常的,那代表著有更多人活得像個人。愛物惜物,一件物品可以用很久時,你不會覺得它太貴。」
有網友在po文底下回應:「台灣人大概習慣被壓搾,過另一種生活型態需要時間適應。資方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要多支出,需要教育的地方太多了。慣性使然。看看吃虧的仍是小老百姓。」更有居住在國外的網友稱台灣是「寶島」,他說在國外生活只看得到袋鼠,其他什麼都沒有,更別說是便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