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共學 南投仁愛國小學生第一次看到海
南投縣仁愛國小課程以賽德克巴來文化為主體,學生現場表演原民舞蹈。(教育部提供)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南投縣仁愛國小去年10月參加教育部「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動員全校近100位師生花了3天2夜到基隆市仁愛國小進行交流,沿途嘗遍各種海鮮料理,到海洋博物館學習海洋知識,也從課程中了解海洋生物和當地風土民情,南投縣仁愛國小校長陳麗惠表示,「很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看到海,非常興奮」。
為促進偏鄉教育機會均等及永續發展,教育部推動「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集結全台54所具有豐富且多樣之校本特色課程的都市和偏鄉54所小學,互相參訪、交流課程,讓學生透過共學的活動,分享自己學校的特色,並接觸不同地區及文化的特色課程。
南投縣仁愛國小校長陳麗惠表示,南投縣仁愛國小是不靠海的學校,課程設計以賽德克文化為主體,學生少有機會接觸到海洋文化,這次特別選擇同名的基隆仁愛國小,是希望能找到教學有特色課程上能互補的學校,許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到基隆玩,也是第一次看到海,心情很興奮。
基隆市仁愛國小教務主任楊承哲說,原住民文化在基隆非常少見,尤其是賽德克文化,剛好最近社會課接觸到原民文化,南投縣仁愛國小又是電影賽德克巴萊事件的發起地,很有歷史意義,小朋友來都很興奮。
楊承哲表示,小朋友在課程中學會唱原住民傳統舞蹈和歌曲,還有原住民家長熱心的教導如何搗小米做成麻糬,以及學習怎麼製作陷阱和弓箭,體驗難得的傳統打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