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蛋材爭議 學者建議防疫從感染源著手
「一次性蛋材」政策近期上路,引發争議。示意圖。(資料照,記者王峻祺攝)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時節再度進入禽流感好發的冬季,各國政府嚴陣以待,農委會推行之「一次性蛋材」政策近期上路,引發蛋農不滿。學者建議,病毒在一地留下後變異機會就會增加,防疫工作應做系統性思考,政府更應從禽農開始做好由「由下而上」的溝通。
冬季為禽流感好發季節,除了鄰近的中國、韓國等地陸續傳出人、禽疫情,近期雲林縣的一處養鴨場被驗出禽流感病毒,最後全面撲殺鴨隻控制疫情,而近期上路的一次性裝蛋紙材政策,更引發蛋農、業者與官方的緊張與歧見,讓禽流感疫情危機再度成為焦點。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室金傳春指出,過去禁宰活禽政策也曾遭反彈,但發生禽流感絕非禽農樂見,防疫措施不但要對裝蛋的器皿等傳播途徑努力,更應該從養殖場等感染源著手,讓禽農、政府從執行面到決策面,都能以台灣零禽流感為理想努力。
金傳春表示,國內禽養殖都是一整批出貨,待清場幾週後再進駐新的一批,讓病毒不會留下來,減少變異機會,而蛋禽養殖多為大量繁殖,雞隻所住空間非常有限,因而近年在蛋雞場所做禽流感血清抗體偵測,陽性率反應竟隨年代增加,顯示環境問題之重要。
金傳春指出,若禽流感為過去一般由野鳥傳播,路徑一定是從北到南,但若是從南到北,就必定跟運輸器材有關,她主張政府應仿效美國農業部「由下而上」的防疫措施,實施對禽農作禽流感教育等做法,避免「由上而下」式做法容易變成「執行不力」的問題。
金傳春強調,禽流感傳播途徑以接觸傳播最為重要,陸禽還會透過空氣,而水禽則是透過糞便,環境衛生至關緊要,禽流感防疫措施可仿效當初防治登革熱的專家學者諮詢委員會做法,組成由病毒學家、野鳥專家、禽農代表等組成的顧問團,並召開防疫會議。
金傳春再度強調,包裝器材傳播防治只是防疫工作一環,若大家只聚焦於其中處理一項問題的政策,宛如只看見一顆爛蘋果,除了政府科技部要站出來,並建立由專家學者組成的諮詢顧問團,就是要讓防疫工作能系統性思考,宛若也能注意到處理樹幹甚至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