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鱟魚足跡」極品化石 現身科博館

    距今1億5000萬年前的「鱟魚足跡」化石,是罕見同時結合實體與生痕化石的「極品化石」。(記者蘇孟娟攝)

    距今1億5000萬年前的「鱟魚足跡」化石,是罕見同時結合實體與生痕化石的「極品化石」。(記者蘇孟娟攝)

    2016/10/18 19:16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新引進一批珍貴化石,其中距今1億5000萬年前的「鱟魚足跡」化石,是罕見同時結合實體與生痕化石的「極品化石」;另高150公分、距今3億餘萬年前的勾菊石化石也是罕見化石,均能讓民眾大飽眼福。

    科博館18日起推出「土桑化石菁華」特展,展出包括世界最大的獅子頭「穴獅」頭骨化石、鯨豚重新下海的關鍵證據「龍王鯨」化石等35件化石。

    其中兩件珍稀化石由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捐贈,距今1億5000萬年前的「鱟魚足跡」化石,同時保留鱟的實體化石及其足跡的生痕化石,被基金會董事長李家維喻為是「極品化石」。

    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說,鱟魚的習性多在泥灘邊走邊鑽,邊休息覓食,一般不會走太遠,除非瀕死才會走長長的路,這件「鱟魚的足跡」化石卻有長達近3公尺的足跡,顯示可能是鱟死前的「軌跡」,但也另有一說,認為1億5000萬年前正值始祖鳥盛起的年代,鱟魚也可能是為閃躲滿天飛舞的始祖鳥威脅而走,足跡藏有很多科學的研究空間,極具意義。

    張鈞翔說,另一件距今3億5000萬年前的勾菊石化石,因勾菊石在菊石家族演化過程中數量就已不多,高150公分的化石也極罕見,目前世界僅兩件,除基金會捐贈的這件外,另一件在義大利,也極珍稀。

    化石展到明年2月28日止,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說,民眾與其抓虛擬的寶,不如到科博館看大自然的寶藏,一定能滿載而歸。

    「鱟魚的足跡」化石,是罕見同時結合實體與生痕化石的「極品化石」。(記者蘇孟娟攝)

    「鱟魚的足跡」化石,是罕見同時結合實體與生痕化石的「極品化石」。(記者蘇孟娟攝)

    高150公分、距今3億餘萬年前的勾菊石化石也是罕見化石。(記者蘇孟娟攝)

    高150公分、距今3億餘萬年前的勾菊石化石也是罕見化石。(記者蘇孟娟攝)

    科博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家維(右)捐贈兩件珍稀化石給科博館。(記者蘇孟娟攝)

    科博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家維(右)捐贈兩件珍稀化石給科博館。(記者蘇孟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