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業缺工措施 竹縣明年率先試辦
新竹縣是農業縣市,但是農村普遍只剩下老人家在耕作,也極度欠缺農工。(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竹縣明年將成為北台灣唯一、率先試辦「改善國內農業缺工措施」的縣市,藉此解決農業缺工問題。初步以鄰近鄉鎮為1區,由區內的NGO團體如:農會擔任雇主,由農家或農場配合提供缺工地點、所需人數、以及需工期間,交由雇主派工。目前橫山、峨眉、新豐農會都有意擔任雇主,聯合周邊農會一起解決農村欠工現象。
縣府農業處表示,新竹縣的農業都屬於小規模經營,看天吃飯的問題很嚴重,勞動環境和條件都不好,收入不穩,導致願意留在農村持續耕作的年齡層都偏高,人手不足到已有地方農會和農民希望爭取農業外勞的引進。
而這個現象在全國也是如此,所以勞動部去年底曾推動鼓勵失業勞工或其他個人從事農業工作,只是欠缺誘因、雇工不易,所以明年起就將停辦。
但是農委會輔導處不死心,計畫明年在中、彰、投、雲、嘉等傳統農業縣市試辦「改善國內農業缺工措施」,新竹縣政府考慮到境內無論是茶葉、柑橘、稻米、高接梨、仙草、柿餅、甜柿或是水蜜桃等,在採收或加工盛期都非常需要人力,所以向農委會爭取,明年也將同步列入前述試辦縣市之一,更是北台灣唯一試辦的地方。
縣府農業處表示,這個計畫運作的模式,就是利用各縣市鄰近的4、5個鄉鎮為1區域,區域中類似農會之類的NGO(非政府組織)作為雇工單位,區內的農家或是農場則充當配合單位。
雇工單位每天安排連續性的農業工作,給工人到配合單位附近農家實際從事農事服務。雇工和配合單位因此必須共同掌握缺工地點、缺工人數、以及需工的期間等以利派工。
原則上實際的農業服務工資由農家支付,但勞、健保部分會由農委會補助雇工單位辦理。換言之,雇工單位就是雇主,必須負擔這些農工的勞退、以及工作中的事故或意外賠償責任等。
農業處表示,目前橫山地區農會、峨眉和新豐2鄉農會都表達願意擔任雇工單位,且將聯合周邊、擔任配合單位的農會一起嘗試執行這個計畫,目前相關資料已呈報到農委會,明年就可以開始執行。
新竹縣的茶園在採茶盛期時,號稱每100公頃就需要1、200名臨時農業工人幫忙採收。(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的柿餅加工期間,非常需要臨時工人協助手工削皮。(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的高接梨除了嫁接梨穗需要工人,套袋、除草、採收,也都需要臨時工人幫忙。(記者黃美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