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賢人行陸橋功成身退 小學親師生繫黃絲帶送行
南市南區日新國小親師生們走上明賢人行陸橋繫上黃絲帶、表達追思感恩。(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近三十年前興建的南市南區金華路日新國小舊校門前「明賢人行陸橋」,曾助眾多日新小學生免於穿越馬路遭受車禍傷亡之害。校方得知市府今晚十點將拆除陸橋,今白天感念此橋功成身退,約四百位親師生舉行感恩活動,為陸橋繫上黃絲帶、送它最後一程。
日新國小校長王海秀表示,明賢陸橋故事是這麼開始的,民國七0年代,金華路剛開闢不久,日新國小鹽埕路的舊校門是日新學子上下學主要門口,當時金華路一段路筆直、車少,行經車輛速度都很快,每年都會有幾位日新學童在穿越馬路時,被車撞成重傷甚至死亡,日新家長會多次討論、決定向市府爭取建造一座人行陸橋,讓日新學子與往來民眾可以安全穿越金華路一段。
日新家長會前會長潘瑞豊夫人王琇瓊憶道,七十七年間,市府同意興建,沒想到施工不久,工程莫名停擺,家長會多方奔走,仍無法繼續施工,家長會不願看到這座橋難產,就號召家長會成員與學生家長一起「走上街頭」、遊行到市政府抗議,爭取續建。
王琇瓊透露,在那剛解嚴的年代,家長會又是頭一次搞街頭運動,氣氛有些緊張,當時警分局要求要有人擔任活動負責人,她決定自告奮勇、承擔責任,因為覺得過馬路的每條生命都是無價的;可是街頭抗爭,充滿許多危機與不確定因素,萬一出事,會被抓進牢房,那怎麼辦?
當時,她只有一個想法,因為許多家長會成員都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兒,「只有我是位家庭主婦」,雖然還有丈夫與三個兒子,就毅然承擔所有責任,這是公益與私利的衝突,最後她選擇公益,還好,近三十年來,這座橋保全無數孩童寶貴生命。
王琇瓊說,家長會上街頭訴求得到市府認同;王海秀與學務主任林信團也說,在輿論與民意壓力下,陸橋得以繼續興建、順利完工,並以在爭取陸橋過程出力甚多、後來不幸病逝的議員莊明賢為名,命名為明賢陸橋。
今天上午,日新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與教師、家長約四百人先後代表到橋上繫上黃絲帶,感謝這座橋多年來守護地方學子與民眾的安全。
市府工務局養護科長鍾南豪說明,連同明賢陸橋共有九座老舊人行陸橋,經過市府監測行人流量,發現平、假日行人都很少走陸橋,且陸橋老舊、有危險之虞,決定陸續拆除,明賢陸橋是第一座拆除的橋,預計今年底前九座陸橋都會拆除。
南市南區日新國小親師生們走上明賢人行陸橋繫上黃絲帶、表達追思感恩。(記者王俊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