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敬老氣氛濃 民眾普遍友善看待老人
國健署今天公布調查結果,並邀請兩位阿嬤與其孫子、孫女出席分享(由左到右為33歲呂先生、高齡88歲的呂阿嬤、高齡77歲的李阿嬤與24歲的李小姐)。(記者林彥彤攝)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國健署今天公布104年針對全台「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檢查」調查結果,發現15-64歲的民眾,對老人的看法普遍友善;相較65歲以上長者,對老人的看法則較悲觀。
33歲的呂先生,談起他88歲的阿嬤,就讓他想到活力充沛、生活嚴謹的印象;另一位24歲的李小姐也說,對自己77歲阿嬤的印象也是相當正面,她回憶自己大學那年對學校生活的不適應,還好有阿嬤生活智慧的分享,讓她度過那一段時期。
呂先生的阿嬤分享,雖然她的耳朵聽力已衰弱許多,但是她每天依然生活作息很正常、不熬夜、樂於走出家裡與社會互動,參與松年大學的活動,幫同學測量血壓、血糖等,讓她感覺只要一出門,就會好開心。李小姐的阿嬤也說,要活就要動!她除了每天固定外出健走外,也會參加社區舉辦的各種課程。
這星期日就是祖父母節,呂先生的阿嬤很開心地說:「我這孫子對我很尊重,現在只希望他能快快找到女朋友。」
調查顯示,8成15-64歲的民眾認同老人是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僅2成民眾同意老人是家裡的負擔、1成7的民眾同意老人是無工作能力;然而65歲以上老人僅有6成長者認為老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超過5成長者認為老人是體弱多病的、高達4成1的長者認為老人沒有工作能力。
社會敬老氣氛濃。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從結果可以看到社會一般民眾對長者的看法普遍正向,但長者自己本身可能較無信心。她說,鼓勵長者走出家裡,就近參與社區內活動,透過課程學習、社區服務等,長者的心情會較快樂,有在動,長者的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林莉茹提醒,除了鼓勵長者走出去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家裡的防滑環境、留意長者在過去一年內是否體重減少5%以上、注意長者的精神活力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