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研發出SIRI 李琳山獲選新科中研院士
圖為新科院士李琳山。(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現在SIRI語音助理系統已經是蘋果手機的標準配備,可為使用者處理各式工作,不過這樣的中文語音系統,新科中研院院士李琳山在30年前就已提出類似的構想了,雖然當時礙於技術限制,無法發展,不過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來發展SIRI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獲選為首屆工程科學院士的李琳山,過去在美國時,主要研究衛星通訊系統,不過在1979年返回台灣之後,毅然放棄過去的研究成果,重新摸索,意外踏入語音訊號處理的領域。
李琳山回憶,當時台灣並沒有發展衛星通訊系統的條件,他的研究成果無用武之地,然而秉持一顆為台灣奉獻的心,他開始思考如何在當時台灣的諸多限制下發展研究。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因為一本華語教學的書籍,引起他對於語音辨識的興趣,從此投入華語語音辨識系統的研究長達30年。
在那個時代,語音辨識的研究多集中在英文,李琳山表示,英文是當時叫共通的語言,而且只要使用26個字母就可以表達所有意思,因此有許多研究者投入。相較於英文,中文的語音高達1000多個,要如何有系統地整理,是一大難題。
李琳山說,當年必須將1000多個語音一個一個的輸入電腦,再依照使用者的要求,從電腦中找出來,非常的麻煩。當時他曾想過要把技術轉移給國內產業,合作發展中文語音辨識系統,然而當時行動通訊系統並不普及,而且技術上也有諸多限制,因此一直都沒有成功。
他表示,現在的SIRI系統將所有的資料都存在雲端而非電腦或手機,就是突破了技術的限制,因此得以快速發展,不過李琳山也強調,這套中文語音系統的研究是由於在他們過去研究的奠基,進而發展而成的。
錯過的研發出SIRI的機會,但李琳山並不會感到失望,他說自己是一個一直在做夢的人。已經快70歲的李琳山表示,目前正投入語音搜尋的研究,雖然同樣面臨技術無法跟上想法的情況,不過他仍然埋首研究,李琳山說只要持續做下去,有朝一日,這個系統一定能被發明出來。
新科院士黃正德(左起)、鍾孫霖、陳鈴津、院長廖俊智、副院長王瑜、鄭清水、吳玉山與李琳山一起合影並互相恭喜。(記者方賓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