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多莉」 水試所研究繁殖技術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持續藍倒吊魚的繁殖技術。(記者張存薇攝)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電影《海底總動員》「多莉」受歡迎,成為續集主角,恐又掀起養殖熱潮,不過這種「藍倒吊」因人為捕捉越來越少,也會破壞海底生態,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中心研究人工繁殖,技術已成熟,不過育成率還待突破。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說,藍倒吊「多莉」就是擬刺尾鯛,是世界海水觀賞魚交易排名前20大魚種,以前都是野外自然繁衍,人類捕捉牠們時往往會破壞珊瑚礁,再加上魚苗僅0.1到0.2公分,育成率很低,數量已經越來越少。
東部海洋生物中心助理研究員表示,經5年持續研究,目前種魚的繁殖、配對、配種技術已成熟。其中繁殖最重要的關鑑就是產卵,包括水溫要在攝氏25度以上、種魚體型約在14到17公分間,並引進自然海水,大致可在每年4月中到11月繁殖。
繁殖技術已掌握,不過育成率還待突破。鄭明忠說,魚苗目前僅成功培育到45天,主要是把小魚養在戶外較天然環境中,而小魚對環境抵抗能力太差,只要環境一變化就死亡,往年都是5、6月出生後就碰到颱風、大雨,存活不易,還有一次則是抽沿岸水養殖時抽進水母,這些水母也會攻擊魚苗。
相關影音
藍倒吊小小魚苖。(記者張存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