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復育綠蠵龜恐害生態? 海生館專家:沒證據
屏東縣議員洪慈綪指稱:綠蠵龜復育過度破壞海洋,卻遭生態專家反駁,綠蠵龜不會吃軟珊瑚,他們吃珊瑚上的海藻,是珊瑚生態的保護者。(資料照,記者何玉華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天(28日)屏東縣議員洪慈綪質詢縣政府,指稱小琉球綠蠵龜復育過度破壞珊瑚生態;然而,海洋生物博物館獸醫李宗賢則表示,目前沒有證據指海龜過多會破壞珊瑚生態。
《中央社》報導,洪慈綪在縣議會上表示,小琉球的綠蠵龜保育過度,導致數量過多,海藻被吃光後,改吃軟珊瑚,反而造成生態失衡。同時議員陳文弘也舉出梅花鹿和獼猴復育的例子,指稱過度復育反而危害生態。而縣政府農業處長姚志旺則表示,2年前所調查的綠蠵龜數量約為80至100隻,應該還不致於過量。
獸醫︰海龜是珊瑚生態保護者
海生館獸醫李宗賢指出,綠蠵龜的食物是馬尾藻、石蓴及鹿角菜等,不會吃軟珊瑚;會吃軟珊瑚的海龜只有玳瑁,但玳瑁的數量較稀少,另外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綠蠵龜數量過多會破壞珊瑚生態。
他表示,全世界共有7種海龜,在台灣海域可見5種,分別是綠蠵龜、欖蠵龜、赤蠵龜、革龜及玳瑁,其中綠蠵龜的數量最多。海龜以覆蓋在珊瑚上的藻類為食,讓珊瑚得以不被海藻覆蓋而死亡,是珊瑚生態的保護者。
然而,海龜雖然被列為受到法律保護的頻臨絕種的物種,但仍因許多人為因素而造成傷亡,例如遭廢棄魚網纏繞、魚鉤、船隻螺旋槳傷害和誤食垃圾等,今年1到5月已超過100件,且海龜被發現時大多都已經死亡多時,幸運存活的約只有2成。
李宗賢呼籲,減少使用1次性垃圾,如塑膠袋、免洗筷等,可以減少海洋汙染,為守護海洋環境盡一份力。此外,若民眾發現受傷海龜請撥118通報海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