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E起舞動 演出原民傳統、文化、歷史
《Yama的大船》,描述族內長輩有一日突然要打造十人大船,但在風光舉辦大船下水儀式後卻因為長輩生病及年輕一輩離鄉背井,大船從未出海過,而最後迫於現實決定將大船賣掉。(記者鍾泓良攝)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原住民知識經濟發展協會今晚於國父紀念館舉辦「2016活力.E起舞動第14屆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舞劇競賽」成果公演。該競賽從五月開跑,凝聚全國各原住民族,將原住民神話故事、傳說、重大歷史事件、族群特色及耆老的口述歷史等,得以呈現於舞台並且永續傳承。
這次比賽邀請了台東縣椰油國小、宜蘭縣金岳國小、新北市丹鳳高中國中部、花蓮縣私立海星高中及花蓮縣高農一起到國父紀念館大會堂進行成果發表。
率先登場國小組中,椰油國小學生遠從蘭嶼來到台北,帶來富有達悟族傳統文化的歌舞劇《Yama的大船》,描述族內長輩有一日突然要打造十人大船,但在風光舉辦大船下水儀式後卻因為長輩生病及年輕一輩離鄉背井,大船從未出海過,而最後迫於現實決定將大船賣掉。
而比賽的常勝軍宜蘭縣金岳國小今年帶來《祖靈的編織》,描述織布對於泰雅族女性的文化意涵,更趣味地演出有獵人不願意穿上編織的衣服,結果打獵頻頻出糗。其中也穿插了小小日本兵嚇阻婦女織布,點出當時日治時代對泰雅族傳統文化的壓抑。
而在高中職組成果公演多聚焦在原住民歷史事件,如花蓮縣私立海星高中在《七腳川的足跡~Rinahen》把日治時期七腳川事件搬到舞台上,敘述阿美族七腳川社突然遭遇滅社,流離失所,最後再度活躍在台灣東部的奇萊平原。花蓮縣高農用《歸‧途》演出活躍於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人在十八世紀面臨漢人大舉入侵的情況,而欽差大臣沈葆楨的「開山撫番」政策導致一八七八年發生「加禮宛事件」,噶瑪蘭族幾乎遭滅族,分批遷往花東縱谷及台東海岸融入阿美族,但既使如此也從未有放棄「文化」的念頭。
比賽的常勝軍宜蘭縣金岳國小今年帶來《祖靈的編織》,描述織布對於泰雅族女性的文化意涵(記者鍾泓良攝)
《歸‧途》演出活躍於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人在十八世紀面臨漢人大舉入侵的情況,一八七八年發生「加禮宛事件」後,噶瑪蘭族幾乎遭滅族。(記者鍾泓良攝)
《祖靈的編織》穿插了小小日本兵嚇阻婦女織布,點出當時日治時代對泰雅族傳統文化的壓抑。(記者鍾泓良攝)
花蓮縣私立海星高中在《七腳川的足跡~Rinahen》把日治時期七腳川事件搬到舞台上,敘述阿美族七腳川社突然遭遇滅社,流離失所,最後重新復興。(記者鍾泓良攝)
競賽從五月開跑,凝聚全國各原住民族,將原住民神話故事、傳說、重大歷史事件、族群特色及耆老的口述歷史等,得以呈現於舞台並且永續傳承。(記者鍾泓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