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魚在木板上悠游?十三行博物館「舊物新用」
十三行博物館舉辦「舊物新用」特展,作品之一的瓷魚上游,利用損的鯉魚瓷盤,放置於木板上,以木紋代替水紋,象徵力爭上游。(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葉冠妤/新北報導〕兩條瓷魚在木板上悠游?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舉辦的「舊物新用」特展,瓷魚上游是其中一件作品,作者賴志賢將缺損的鯉魚瓷盤剪裁下,放置於木板上,以木紋代替水紋,象徵力爭上游,也暗示舊物重生的可能性。
十三行博物館舉辦的「舊物新用」特展,展現「物」的循環回收到升級再造,透過設計巧思,讓民眾發現生活周遭隨處可見的物件,經由動動手,就能改造成兼具創意與實用性的物品。
賴志賢原本就是一名文物收藏家,在收藏過程中,常看到一些毀損文物被丟棄或賤賣,抱持著惜物心情,賴志賢開始自行摸索修補工法,嘗試救回文物,延續價值。
賴志賢看見在農村家庭中象徵「有餘」的鯉魚瓷盤,因損傷缺陷、裂痕等因素早已失去功能,但盤上兩條魚造型十分立體,他便開始思索賦與新價值的可能,將盤上的兩條魚剪裁下來,放置在具造型的木板上,用木紋代替水紋,「將魚放在上面,則有力爭上游的意思」,也暗示舊物可再重生的可能性。
日前一位來自台南的陳小妹,開心地指著展櫃中的盤中魚,她發現魚頭上有著一點一點的小孔,原來那是被修補過的痕跡;陳小妹妹的父母表示,透過被修補過的盤子,開啟對過往人們生活的想像,如今透過再次創作,不但激發小孩的觀察力,也重新刺激更多創意的可能。
「舊物新用」特展展至7月3日,歡迎民眾到十三行博物館看見舊物新用的可能性與多樣性。相關資訊可上十三行博物館或粉絲團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