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薑黃」好壞?農業博士教你
台中農改場改建立「基原鑑定」,農民或廠商不用再憑外觀「盲種」。(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大村報導〕薑黃現已成為保健盛品,市場商機無限,除了國人自種外,也有商人自國外引進販售,但薑黃的品種多元,薑黃素從1%至4%不等,如何種出高經濟價值的薑黃,台中農改場改建立「基原鑑定」,農民或廠商不用再憑外觀「盲種」,他們建立薑黃的成分分析及DNA選殖技術就能判斷真偽。
負責該項研究的台中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陳裕星博士說,目前薑黃加工品在市面上非常流行,種植薑黃主要取其「薑黃素」,而國內就有47種薑黃品種,用途各有不同。
陳裕星說,一般以紅薑黃所含薑黃素最高,可達4%左右,但有些農民不解,誤種其它品種,白白浪費時間和成本。其次,其些貿易商從國外直接購買粉末,如何辨別其優劣,只能憑雙方互信,其實很難分辨內含物。
他說,他們從建立基本資料,包括各種薑黃的外觀、化學成分分析與DNA選殖技術,栽培、萃取成分,並建立品種指絞圖譜進行品管。
陳裕星指出,目前這套技術已經轉給廠商或農民,業者可以更有效辨識成分和品種,不致淪為冤大頭。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