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年輕世代新流行 蔡增家:戀日症候群

蔡增家教授透過漫畫教導學生日本文化。(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蔡增家教授透過漫畫教導學生日本文化。(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2015/11/03 09:5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年輕世代流行什麼?政大教授蔡增加家認為,台灣年輕世代正掀起「戀日新浪潮」,在流行文化包裝下,融合「去中國化」及「美化日本」。他強調,戀日,不是一種罪過,症候群,更不是一種疾病,只是漂泊心靈避風港。

蔡增家是政大開通識課被學生秒殺的熱門教授,知名日本專家,曾出版「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從漫畫看日本」一書。

蔡增家在《亞洲週刊》的一篇觀察文章認為,剛剛過去的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幾乎成了馬英九總統的「獨腳戲」,除了他「一篇慷慨激昂的投書之外,在民間似乎沒有引起太大回應」,但台灣這幾年也興起「戀日症候群」。

他指出,從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開始,接著《KANO》、《躍動的青春》及《灣生回家》等作品,台灣年輕世代當中,掀起了一波的懷日新浪潮,而這波懷日的風潮,既不是依戀日本殖民統治、也不是皇民史觀,多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愫及穿越文化差異的認同情感;跳脫國別的界限、更擺脫過往歷史的窠臼。

他認為,融合「去中國化」及「美化日本」兩項元素,濃烈的形塑出新台灣人的主體性;「戀日症候群」的成形,原只是一種歷史的巧遇;但在執政者的無心插柳對中國更多開放,卻擴溢「戀日症候群」已成為歷史的偶遇。

蔡增加同時恥笑一下執政者的「無知」,跟不上時代,他指出,「在台灣,當戀日儼然已成為年輕人共同語言的同時,國民兩黨卻還在爭辯台灣地位的未定論」;「當戀日正在逐漸強化台灣的主體性時,兩岸卻還在爭奪抗戰勝利的正統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