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年輕人晚進職場 學者:正視「Yo-Yo」現象

    台灣年輕人進入職場年齡愈來愈晚,且大多從事非全時、非長期受聘僱的非典型工作,「Yo-Yo」現象已在台灣浮現。(資料照,記者張菁雅攝)

    台灣年輕人進入職場年齡愈來愈晚,且大多從事非全時、非長期受聘僱的非典型工作,「Yo-Yo」現象已在台灣浮現。(資料照,記者張菁雅攝)

    2015/09/26 19:0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年輕人進入職場年齡愈來愈晚,且大多從事非全時、非長期受聘僱的非典型工作。學者李健鴻表示,年輕人晚進職場的「Yo-Yo」現象已在台灣浮現,各界應正視這個問題,政府也應透過政策調整,幫助年輕人克服怯志就業問題。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副教授李健鴻指出,全球共通的「Yo-Yo」現象指的是青年回復青年(Youth-Youth),是一個相對於從青年進入成人「Yo-Ad」 (Youth-Adult)的概念。「Yo-Yo」現象受到全球化及勞動彈性化、大學鼓勵輔系與雙主修,以及年輕人逃避低薪、從事非典型工作等因素有關。

    李健鴻強調,「Yo-Yo」現象中有3種人必須密切關注,首先是因就業挫折成為不願意再找工作的「怯志青年」。二者,是只能從事非典型工作(非全時、非長期受聘僱於一個雇主或一家企業的工作型態)的青年。最後,則是長達1年找不到工作而成為長期失業青年。

    李健鴻呼籲,為了解決「Yo-Yo」問題,政府應仿效歐美先進國家的做法,如歐盟已由德國執行擴大學徒制,將西班牙、希臘、義大利等青年高失業率國家青年引進德國企業當學徒。亞洲國家的日本前年也推出工作卡計畫(Jobcard),協助非典型工作青年重返工作。

    文化大學副教授李健鴻指出,「Yo-Yo」現象指的是青年回復青年(Youth-Youth),無法順利進入成人狀態。(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文化大學副教授李健鴻指出,「Yo-Yo」現象指的是青年回復青年(Youth-Youth),無法順利進入成人狀態。(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