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登革熱 竹縣疾管官員養孑孓當「寵物」
新竹縣衛生局疾管科同仁們為了對抗登革熱,每天觀察罐中水裡的孑孓,以及水面上、已經長大的蚊子。(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把孑孓當「寵物」般關心著,每天上班就盯著看,試圖確認牠們會長成什麼品種!這,就是新竹縣政府衛生局疾管科同仁們這1個月為了防治本土登革熱疫情的「人蔘」。而在他們努力下,一度爆發群聚感染的新豐鄉也確實不再有新增病例出現,只要保持到本週四(30日)維持「完封」,全縣的本土登革熱警報就可宣告解除。
新竹縣6月底爆發10幾年來首次群聚感染本土登革熱疫情,3名患者雖經治療都已無礙,但是衛生局不敢大意,迄昨已針對新豐鄉疫情發生區周邊做了8次、跨局處的聯合孳生源清除和1次噴藥工作,另有2次則執行病媒蚊密度調查。
此外,竹北市區內也有發現可能產生疫情的區域,該科一樣進行孳生源清除和噴藥等必要措施,所幸沒有人員傳出染病。
由於新竹縣過去不曾有過本土登革熱發生,頂多是出遊後返台(竹)、或是外籍勞工境外帶入,所以疾管科同仁們幾乎都不曾跟蚊子「實戰」過。
為了監控疫情、了解登革熱病媒蚊的密度是否過高,進而認識蚊子的生態,這1個月以來,他們分組「豢養」從疫情發生區周邊孳生源所撈得的蟲卵。如果蟲卵孵化成孑孓,經過2到3天化蛹出來的蚊子是病媒蚊,他們就把撈取蟲卵的積水容器列為「陽性容器」,比對實際調查戶數後換算當地的病媒蚊布氏指數。
疾管科表示,布氏指數1到4屬於1級,5到9屬於2級,10到19屬於第3級警戒;3級以上就要開啟紅燈,防治人員次日就必須回到現場再次調查病媒蚊密度,且加強清除孳生源以防範。
所幸,1個月經過數波的防治努力後,新豐疫情發生區整體的布氏指數都在1級,也沒有新增病患,只要這樣的好現象維持30日結束,這波群聚感染的警報就可解除。未來防治的主力單位就交還給地方衛生所,該局則僅在每月抽測每個鄉鎮的4個村里,以了解防治工作是否如實進行。
把孑孓當「寵物」般關心著?這是新竹縣衛生局疾管科同仁們為了對抗登革熱疫情,這1個月的「人蔘」。(記者黃美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