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16.59%土地劃為2級敏感區 有條件限制開發

基隆深澳坑地區一處山坡地曾發生地層滑動災變,被列為1級環境敏感區,禁止開發。(記者盧賢秀攝)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五月底公布「北北基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調查報告,基隆市有16.59%、約22平方公里土地被劃為第2級地質敏感區,土地開發時除了依相關法令審查外,還要做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即日起公展1個月,民眾可進入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查詢,公展期間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陳述意見。
市長林右昌要求都發、產發及工務處等相關單位,知會相關公會、土地所有權人。林右昌表示,這些土地是有條件開發,對地質脆弱地區水保審查較嚴格,保障民眾安全,不影響土地開發權益。
不過基隆市有94.2%山坡地,開發的限制本來就多,再公告地質敏感區之後,建築業者認為土地開發成本增加,也不利基隆房市。民眾則認為,基隆常發生山坡地崩塌,像2年前北寧路碧砂漁港對面發生民宅倒塌和巨石事件,不適合開發居住的地方就應公佈、嚴格限制,保障民眾住的安全,不要發生意外再來檢討。
目前基隆市信義區孝賢里深澳坑地區、中山區仙洞巖、中正區安瀾橋及八斗子望幽谷等4處,在92年被公告為「崩塌地特定水土保持區」,屬第1級環境敏感地區,是禁止開發的。基隆河暖暖壺穴去年元月公告為「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也是2級敏感地區。

基隆暖暖壺穴去年也被劃為文化景觀敏感類第2級地質敏感區。(記者盧賢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