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織布機改良 可減少肌肉骨骼傷害
勞安所設計改良原住民部落常見的手工織布機台,引進人因工程概念,希望減少不良姿勢造成的職業傷害。(圖:勞安所提供)
〔記者黃邦平/台北報導〕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新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落地型織布機台,搭配可調式座椅,希望改善原住民編織業勞工肌肉骨骼酸痛等老毛病,測試兩個多月,證實可改善10%~26%肌肉骨骼疼痛,正申請專利。
職業危害評估研究組副研究員謝曼麗說,這項研發引進人因工程概念,現在原住民多使用進口木座桌上型織布機台,且大多隨意置放在桌面上,固定坐姿全天工作,頭頸部維持過度彎曲,大腿壓迫,又持續重複穿梭動作,拉壓打緊把手約1700次旋轉手腕動作,長時間不良姿勢導置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
勞安所設計的改良式落地型織布機台,將桌上型織布機改為落地型,織面往前傾斜10°,降低頭頸部肌肉負荷,原手部操作綜片改以腳踏控制,擴大上下經線間距增列飛梭導板及其支撐架減少腕關節過度彎曲頻率,座椅改依體型調整高低,椅面改為弧面,以關鍵指標法(KIM MHO人工物料處理檢核表)評估,風險值由27降為18,改善跨出一大步。
勞安所長林三貴表示,近年政府大力推廣部落文創產業,但經問卷調查發現,原住民從事手工編織近一年內不少人曾因疼痛而影響工作或生活,其中又以手腕/手部(50%)最多,其次為下背/腰部及肩膀。他呼籲雇主,上下午應各提供15至20分鐘健康操與休息時間,讓勞工舒展下背/腰部/肩膀肌肉,減少肌肉骨骼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