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竹科交通任督二脈 推智慧偵測和輕軌
新竹市慈雲路與公道五每到尖峰時段的車流量驚人,市府將設置智慧型偵測感應裝置,將可減少車輛停等時間。(記者洪美秀攝)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新竹市府今天上午提出竹科慈雲路交通改善大補帖與輕軌捷運(P&GRT)規劃願景,市長許明財說,10月底竹科慈雲路與公道五和頂埔一路及頂埔路的路口將建置智慧型偵測感應號誌,會自動感應現場車流量進行路口紅燈停等秒數調整,預估可節省至少40秒停等時間,將有助於紓解慈雲路壅塞現況。
許明財表示,市府交通處已進行慈雲路道路分隔島的改善工程,將原3米寬的分隔島改成50公分寬,南北向都各增設一車道,10月底也會完成公道五內灣支線橋下便道銜接關新路的替代道路,如此將可大幅改善慈雲路與公道五交通壅塞現況,預計到園區上班可節省10分鐘車程。
市府交通處交通工程與管理科長林立偉說,慈雲路與公道五和埔頂路及埔頂一路,每到尖峰時刻,車流量每小時約有7000-1萬1000車次,屬高流量型路口,今年2月市府已改善竹北市從經國大橋往竹市慈雲路的車道增設工程,現在更把慈雲路的分隔島縮減,同時尋找替代道路,最重要的是市府編900萬經費,要在這幾個路口裝設智慧型的路口車流量偵測感應器。
林立偉說,此裝設目的是要即時管控現場車流量,像尖峰時段,從竹北市往竹市上班民眾都抱怨要花40分鐘才能進入園區,但現在透過路口智慧感應偵測器,將可讓雙向的車輛減少紅燈停等時間,電腦偵測後會有紀錄,若以尖峰時段此路口全時相330秒計算,每個方向的車輛將可減少30-40秒的停等時間。
此外,交通處也規劃內灣支線橋下道路公道五到關新路的替代道路,會在10月底完工,都將縮減公道五、慈雲路口塞車現況,最多可減少10分鐘,這些交通措施,是為公道五與慈雲路的交通注入強心劑,打通交通任督二脈的具體作為。
另外市長許明財和副市長游建華也針對竹市長遠的輕軌捷運提出願景,強調上週已向行政院爭取900萬元規劃費,未來的輕軌捷運朝(P&GRT)規劃,這是比高雄及台北或台中更符合都會城市的輕軌捷運,擁有造價較便宜,1公里近7億元造價費外,也可適合小眾或小家庭的軌道車,有如計程車般可隨招隨停,方便揹包客或是輕旅行遊客搭乘。
游建華說,市府規劃的輕軌捷運系統全長約16.9公里,共21個站,跨越新竹市與新竹縣,經費約90多億元,軌道採高架方式,會與周邊都市計畫和大樓開發案合作,在施工前也會先開闢公車路線,讓民眾養成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習慣。
新竹市慈雲路與公道五每到尖峰時段的車流量驚人,市府將設置智慧型偵測感應裝置,且縮減分隔島寬度增設南北各一車道,將可減少車輛停等時間。(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慈雲路與公道五每到尖峰時段的車流量驚人,市府將設置智慧型偵測感應裝置,且縮減分隔島寬度增設南北各一車道,將可減少車輛停等時間。(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長許明財說,市府已向行政院提出輕軌捷運規劃案,未來將朝更精緻的方向規劃。(記者洪美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