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猛吞高血壓藥無效 揪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作祟

2024/04/09 05:30

▲醫師提醒,民眾若有高血壓控制困難問題,務必詳細檢查,以找出病灶;圖為情境照,圖中心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醫師提醒,民眾若有高血壓控制困難問題,務必詳細檢查,以找出病灶;圖為情境照,圖中心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王子源

45歲鄭女士因高血壓服用3種降血壓藥物,血壓依然飆高,日前她因泌尿道感染合併敗血症住院,腹部電腦斷層發現左側腎上腺有1顆腫瘤,後續安排詳細檢查,確診為腎上腺腺瘤引起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揪出高血壓元兇,經建議手術摘除左側腎上腺後,血壓逐漸恢復正常,讓她開心直說:「終於不用再當藥罐子了!」

▲患者左側腎上腺有一顆2.5公分的腫瘤(紅圈處)。(照片提供/王子源)

▲患者左側腎上腺有一顆2.5公分的腫瘤(紅圈處)。(照片提供/王子源)

摘除左側腎上腺 血壓逐漸正常

患者自述高血壓病史約2年多,高血壓藥物從1種藥物加到3種藥物,但收縮壓始終介於150-160mmHg,日前她小便時出現刺痛、灼熱感,且有發燒,因此到急診就醫,結果尿液檢查顯示泌尿道感染狀況,白血球指數偏高,生化檢查則有低血鉀2.6meq/L情形(正常值3.5-4.9),於是收腎臟科住院治療。

醫師安排腹部電腦斷層以排除腎臟感染,意外發現左側腎上腺有1顆2.5公分腫瘤,會診新除代謝科後再抽血檢查2種荷爾蒙,結果「血中腎素活性(PRA)」數值0.18偏低(正常值0.32-1.84ng/ml/hr)、「醛固酮(aldosterone)」數值54.08過高(正常值6.8-17.3ng/dL)、ARR(醛固酮/血中腎素活性)比值高達300,明顯大於30。

▲腎上腺核子醫學掃描顯示,左側腎上腺瘤是有功能的(橙色亮點)。(照片提供/王子源)

▲腎上腺核子醫學掃描顯示,左側腎上腺瘤是有功能的(橙色亮點)。(照片提供/王子源)

考量病患本身有高血壓控制困難及低血鉀症,研判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引起的續發性高血壓,因此安排腎上腺核子醫學掃描,顯示該腺瘤具有功能且會分泌醛固酮,於是先給予醛固酮阻斷劑控制低血鉀症,再由泌尿科醫師執行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爐後,證實確診為腺瘤引起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術後病患血壓逐漸恢復正常,數週後擺脫高血壓藥物。

續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就是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其次是慢性腎衰竭、腎動脈狹窄、庫欣氏症候群、嗜鉻細胞瘤、主動脈狹窄、腎臟腎素分泌瘤及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等。

其中,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約有2-3成的病患會出現低血鉀,如果病人有高血壓、抽血時發現有自發性低血鉀,便有很大的可能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至於引起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最常見的原因是兩側腎上腺增生約佔有6成,通常須服用醛固酮阻斷劑,再加上1-2種高血壓藥物,就能控制好血壓,其次是單側腎上腺腺瘤約佔3成,只要能早期精準診斷,經由手術切除病灶的腎上腺,也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提醒民眾,若高血壓控制困難,需找尋續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可至新陳代謝科門診找答案。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

▲醫師揪出腎上腺腫瘤是引發後續高血壓難以控制的主因。(照片提供/王子源)

▲醫師揪出腎上腺腫瘤是引發後續高血壓難以控制的主因。(照片提供/王子源)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