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到院前OHCA 低溫療法搶回一命

2023/10/14 05:30

▲心跳停止經復甦急救後意識仍不清的病人,以低溫療法將體溫降至33℃左右,維持24小時,有助減少腦部傷害,增加清醒機會,重拾生機。(照片提供/李欣儒)

文/李欣儒

69歲的陳先生,日前在家突感不適、失去意識,家人立即通知119,救護員很快抵達,為他實行心肺復甦術,並在送醫途中偵測到心律不整、給予電擊。30分鐘後到了醫院急診,由醫護人員接手急救,不久後,病人雖恢復呼吸、心跳,但卻依然昏迷不醒。

助減少腦部傷害 增加清醒機會

在與病患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體外的低溫治療儀器,將陳先生的體溫降至33-34℃左右,維持24小時,之後再以每小時上升0.25℃的速度緩慢回溫,直到體溫恢復到36℃,整個療程約3天,藉此來減少腦部傷害,增加病患清醒機會。後來又發現,陳先生的心肌梗塞指數持續攀升,於是在回溫之後,進行心導管手術,在其堵塞的左冠狀動脈放置支架,病患生命徵象才逐漸穩定。

低溫療法完成後5天左右,病人意識逐漸清醒,可以移除呼吸器,也在住院兩週後順利返家,四肢肌力恢復正常,生活可以自理,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類似陳生先這樣到院前無呼吸心跳(OHCA)的個案,原因很多,如心肌梗塞、腦出血、心律不整等,有些原因經過治療,患者便立即改善,但有時候儘管醫師把病因處理好了,病人卻仍無法恢復意識,這也是臨床上最困難的部分。

早在幾十年前,就有醫療人員發想:如果讓這類病人的體溫降低,減緩細胞的代謝,應該可以爭取一些修復時間,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效果似乎有限。直到近年來科技發展,成熟的降溫控溫系統出現,這種治療又逐漸受到矚目,許多研究也發現,「低溫療法」的確能有效增加病患甦醒的機率,醫界如今已行之有年,健保也已給付給OHCA病患使用,造福更多病人。

▲ 低溫療法示意圖。(照片提供/李欣儒)

目前低溫治療給付對象主要為:心跳停止經復甦急救後意識仍不清者,但若是年齡過大、有末期疾病、血壓過低、腦出血病患則不適合。其原理如上所述:藉由降低體溫來減少細胞代謝、減少會造成腦細胞傷害的發炎物質產生、減少腦水腫等情況,進而增加腦細胞存活,以提升病患清醒的機率。

不過,低體溫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例如:凝血功能異常、電解質異常、感染等,每個病人臨床情況也不相同,執行與否還是要和醫師詳細討論。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